[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96787.6 | 申请日: | 201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3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东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5 | 分类号: | F23G7/05;F23G7/06;F23G5/46;F23G5/44;F23K5/22;F23J15/02;F23J15/04;F23J15/06;F22B1/18;B01D53/86;B01D53/56;B01D50/00;B01D53/78;B |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及酯类 废油 废油处理系统 余热回收 除尘 雾化 稀释 脱销 焚烧 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预处理 国家排放标准 尾气缓冲罐 燃烧热量 脱硫工序 烟气排放 以废治废 有机废酸 余热锅炉 放空 捕集器 除尘室 焚烧炉 缓冲罐 解聚釜 脱硫塔 脱硝塔 雾化器 稀释液 脱硫 蒸汽 返回 | ||
1.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解聚釜、稀释液缓冲罐、稀释釜、放空捕集器、尾气缓冲罐、雾化器、焚烧炉、脱硝塔、余热锅炉、除尘室、脱硫塔,所述解聚釜废料出口与稀释釜进料口连通,稀释液缓冲罐液体出口与稀释釜进液口连通,稀释釜液体出口与雾化器进液口连通,雾化器雾化出口与焚烧炉进料口连通,焚烧炉烟气出口与脱硝塔烟气入口连通,脱硝塔烟气出口与余热锅炉炉膛入口连通,余热锅炉炉膛出口与除尘室入口连通,除尘室出口与脱硫塔进气口连通,脱硫塔气体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稀释釜气体出口与放空捕集器入口连通,放空捕集器出口与尾气缓冲罐进气口连通,尾气缓冲罐气体出口与焚烧炉进料口连通,所述余热锅炉流体管道与解聚釜、稀释釜、雾化器的加热系统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稀释釜内部设置有搅拌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聚釜、稀释釜、雾化器的加热系统为流体循环管道,流体管道缠绕在解聚釜、稀释釜、雾化器的外部,流体循环管道的进水口与余热锅炉的出水口连接,流体循环管道的出水口与余热锅炉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解聚釜、稀释液缓冲罐、稀释釜、放空捕集器、尾气缓冲罐、雾化器、废油流经管道、阀门、泵内壁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硝塔设置有多点还原剂喷入口,脱硝塔内部设置有多个脱硝催化剂丝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室内部设置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所述脱硫塔进气口设置在脱硫塔的底端。
6.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丙烯酸及酯类废油的预处理,丙烯酸及酯类废油经解聚釜废料出口进入稀释釜,将稀释液缓冲罐中的稀释液经缓冲罐液体出口、稀释釜进液口加注至稀释釜内部,启动搅拌桨,利用稀释釜外部流体循环管道加热至60~120℃,液体粘度为30~90cp,泵送压力为0.55~0.77Mpa;
S2:雾化,雾化器将预处理后的丙烯酸及酯类废油进行雾化,雾化颗粒为25~45微米;
S3:焚烧,在焚烧炉的燃烧室内,雾化后的丙烯酸及酯类废液被天然气点燃,充分氧化、热解、燃烧,废液中的有机物被完全氧化分解,焚烧温度为1000~1200℃、滞留时间为1.0~3.0秒;
S4:脱销,废油燃烧后的烟气进入脱硝塔进行脱硝,温度控制在900~1000℃,多点喷入还原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
S5:余热回收,脱硝后的烟气依次经过余热锅炉炉膛入口、余热锅炉炉膛出口,从烟气的余热中回收热量产生的蒸汽再返回到解聚釜、稀释釜、雾化器的加热系统管道中使用,其中烟气在余热锅炉炉膛出口的温度为180~230℃;
S6:除尘,回收余热后的烟气依次进入除尘室内部的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
S7:脱硫,除尘后的烟气从脱硫塔进气口进入脱硫塔,碱性洗涤液从脱硫塔顶部雾化后喷洒于脱硫塔内,烟气与碱性洗涤液充分混合,烟气中残留的酸性气体、粉尘物质被洗涤液中和、吸收,脱硫后的蒸汽进入烟囱排入大气;
所述S1中,稀释釜中挥发的气体经放空捕集器、尾气缓冲罐,由气泵输送至焚烧炉燃烧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稀释液为甲酸废液、乙酸废液、丙酸废液、丁酸废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稀释液加入量为丙烯酸及酯类废油重量的2~2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丙烯酸及酯类废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焚烧炉内为正压,压力为7~1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东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东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67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板的处理系统
- 下一篇:等离子体危险废物处置装置的重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