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83189.5 | 申请日: | 2018-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8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元有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7/00;G05F1/6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电池 太阳能电池 驱动电流 驱动电路 接收光 充电电池电量 电路技术领域 电子设备充电 自举驱动电路 功率追踪 光伏单元 耗尽状态 控制电路 失效问题 输出增强 振荡输出 输出 再充电 振荡 光伏 电池 | ||
1.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单元和充电电池;
振荡自举驱动电路,接收光伏单元输出的电流且振荡输出驱动电流至充电电池;
功率追踪控制电路,接收光伏单元输出的所述电流且选择地输出增强驱动电流至充电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单元,包括折叠式光伏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电池,包括真实电量为0%-100%的移动智能终端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自举驱动电路,包括:变压器、晶体管和反激整流二极管,晶体管通过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构成振荡反馈回路,振荡反馈回路周期性地导通反激整流二极管,导通的反激整流二极管对充电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自举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一端连接光伏单元输出端且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
第一变压器,其初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感连接至光伏单元输出端且次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第二电感连接至光伏单元输出端;
第一晶体管,其集电极连接第一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基极连接第一变压器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且发射极接地;
第一反激整流二极管,其高电位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且低电位端连接至充电电池;
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第一反激整流二极管的低电位端且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自举驱动电路,包括微型变压器,微型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小于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驱动电路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追踪控制电路,包括:
控制器,由光伏单元输出的且高于控制器工作阈值的电流唤醒;
电压检测电路,周期性地检测由振荡自举驱动电路驱动至充电电池的电流大小;
第一功率追踪驱动电路,选择地关闭振荡自举驱动电路的振荡输出;
第二功率追踪驱动电路,选择地与振荡自举驱动电路构成有源整流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器由电压检测电路所检测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一预定阈值而通过第一功率追踪驱动电路关闭振荡自举驱动电路的振荡输出且同步控制第一功率追踪驱动电路与振荡自举驱动电路构成高效振荡输出,所述控制器还由电压检测电路对应高效振荡输出所检测的电流大小大于比第一预定阈值更大的第二预定阈值而控制第二功率追踪驱动电路与振荡自举驱动电路构成有源整流电路,有源整流电路输出增强驱动电流至充电电池。
8.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电池修复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修复充电电池和输出特性小于100毫瓦的光伏单元;
振荡自举驱动电路,接收光伏单元输出的弱电流且振荡输出驱动电流至待修复充电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电池修复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电容,一端连接光伏单元输出端且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
第二变压器,其初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第三电感连接至光伏单元输出端且次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第四电感连接至光伏单元输出端;
第二晶体管,其集电极连接第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基极连接第二变压器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且发射极接地;
第二反激整流二极管,其高电位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且低电位端连接至待修复充电电池;
第四电容,一端连接第二反激整流二极管的低电位端且另一端接地。
10.一种基于微小功率电源的充电电池振荡直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微小功率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至耦合系数小于1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一端和次级绕组一端;
步骤2、设置发射极接地的晶体管,再将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的集电极并将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的基极,获得具有反向传输共发射极的间歇性开断振荡回路;
步骤3、利用间歇性开断振荡回路的输出电流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元有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元有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31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