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件回收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54519.8 | 申请日: | 2018-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光;刘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16 | 分类号: | G06F16/16;G06F21/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梁岩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文件 回收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文件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工作模式选择指令;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选择指令,选择对应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自助文件回收模式和强制文件回收模式,所述自助文件回收模式允许用户对文件进行自动回收,所述强制文件回收模式需要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并进行人工辅助回收。在整个文件回收过程中,自动化引导操作,过程规范,每一步操作都有台账可查,实现涉密体安全闭环管理;并且整个回收过程操作简单,提示到位,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使用的学习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可持续为用户带来经济和管理效益。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保密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文件回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很多涉密单位已经逐步在涉密文档的产生和回收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但在涉密文档回收销毁环节还是沿用原有的专人值守、账本登记按份回收手工封存等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记录信息不详和文件交叉泄密等问题。
而在对涉密文件进行回收时,现有回收方式需要有专人值守,路程复杂,且整体回收过程没有严格记录,导致在后续回查回收记录时往往无据可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文件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工作模式选择指令;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选择指令,选择对应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自助文件回收模式和强制文件回收模式,所述自助文件回收模式允许用户对文件进行自动回收,所述强制文件回收模式需要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并进行人工辅助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自助文件回收模式工作流程为:获取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自助文件回收权限;当所述用户具有所述自助文件回收权限时,接收用户对于回收参数的选择;基于所述回收参数提供对应的回收操作;判断所述回收操作是否全部完成,当所述回收操作全部完成后,登记所述回收操作台账信息,并将所述文件销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自助文件回收权限包括:将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基于其预先存储的用户信息库判断所述用户的回收权限。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对于回收参数的选择,包括:在人机交互界面中接收所述用户对于所述回收参数的选择;其中,所述回收参数包括:回收文件类型、回收文件数量、回收文件大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当所述用户选择的所述回收文件类型为纸质文件,则提示用户将所述文件放置在纸质文件回收口;当所述用户选择的所述回收文件类型为可读存储介质,则提示用户将所述文件放置在可读存储介质回收口。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回收操作是否全部完成,包括以下操作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判断接收到的全部文件是否属于同一份作业;判断接收到的全部文件是否属于该用户;判断接收到的全部文件条码是否齐全;判断接收到的全部文件条码是否全部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强制文件回收模式工作流程为:获取管理员用户输入的强制回收原因,并将文件标注为强制回收文件;获取管理员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管理员用户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强制文件回收权限;当所述管理员用户具有所述强制文件回收权限时,接收用户对于强制文件回收参数的选择;基于所述强制文件回收参数提供对应的回收操作,登记所述强制文件回收参数台账信息,并将所述文件销毁。
进一步地,所述强制回收原因,包括以下一项或者多项:条码破损、条码不符合标准、文件无条码、文件丢失、贴条码超过预设厚度、单份文件超大、单份文件超厚。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对于强制文件回收参数的选择,包括:在人机交互界面中接收所述管理员用户对于所述强制文件回收参数的选择;其中,所述强制文件回收参数包括:强制回收文件类型、强制回收文件数量、强制回收文件大小、强制回收文件列表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强制文件回收参数提供对应的回收操作,包括:基于所述强制文件回收参数,打开对应的暂存仓门,等待所述管理员用户放入所述强制回收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4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