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25005.X | 申请日: | 201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6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锋;郑晓培;江乃平;周俊;刘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倩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观 孔隙 结构 多孔 介质 渗透 系数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多孔介质进行压汞试验,根据实验结果获得多孔介质的累计进汞量曲线;
步骤2,将所述累计进汞量曲线中的累计进汞体积对孔径进行求导,得到孔径分布密度函数曲线;
步骤3,利用步骤2所述孔径分布密度函数曲线计算多孔介质的孔隙收缩系数δ;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孔隙收缩系数δ带入预测模型,即可得到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预测值,所述预测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εp表示为多孔介质的孔隙率;
τ表示为曲折度;
Rn表示为压汞试验得出的最小孔径对应的半径;
γ——水的重度;
μ表示流体的粘度;
所述孔隙收缩系数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in,min为两个参数由下式可以得到:
qin=ln/li,min=Sn/Si,
其中,li、ln为孔隙对应的长度,Si、Sn为孔隙对应的截面积;
Si=πRi2,li=Vi/Si;Vi为孔径分布密度函数曲线上孔径对应的体积,Ri为孔径的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分布密度函数曲线的纵坐标为孔径分布密度,横坐标为孔径;所述孔径分布密度函数曲线上每个孔径对应的孔径分布密度可以表示为每个孔径对应的体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型中多孔介质的孔隙率εp由压汞试验获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型中曲折度τ利用Carniglia模型来计算所得:τ=2.23-1.13ε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50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