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有机酸赤泥脱碱剂及赤泥脱碱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20424.4 | 申请日: | 201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双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安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有机酸 赤泥脱碱剂 赤泥脱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有机酸赤泥脱碱剂及赤泥脱碱方法,所述复合有机酸赤脱碱剂包括木醋液、氨基磺酸和螯合剂的混合液,所述木醋液与氨基磺酸和螯合剂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3):1;所述氨基磺酸和螯合剂的混合液中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木醋液成本低、原料易得,制备容易,本发明提供的赤泥脱碱工艺的成本低于其他处理工艺,降低能耗;开发复合酸制剂,普遍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可以节省酸制剂的使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赤泥脱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有机酸赤泥脱碱剂及赤泥脱碱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亦称红泥,是从铝土矿中,提炼氧化铝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土相似,因而得名,但有的因含氧化铁较少而呈棕色,甚至灰色。铝土矿中铝含量高的,采用拜尔法炼铝,所产生的赤泥称拜尔法赤泥。铝土矿中铝含量低的,用烧结法或烧结法和拜尔法联合炼铝,所产生的赤泥分别称为烧结法赤泥或联合法赤泥。一般平均每生产一吨氧化铝,附带产生1.0-2.0 吨赤泥,中国是世界第一氧化铝生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数千万吨。
大量的赤泥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只能依靠大面积的堆放,占用大量土地,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全世界每年产生的赤泥约上亿吨,我国每年产生的赤泥为7000万吨以上。大量赤泥的产生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多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所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赤泥的产量和危害,实现多渠道,大数量的资源化已迫在眉捷。
赤泥pH值很高,其中,浸出液的pH值为12.1-13.0,氟化物含量 11.5mg/L-26.7mg/L,赤泥的pH值为10.29-11.83,氟化物含量 4.89mg/L-8.6mg/L。按GB5058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因赤泥的pH值小于12.5,氟化物含量小于50mgL,故赤泥属于一般固体废渣。但赤泥附液pH值大于12.5,氟化物含量大于50mg/L,污水综合排放划分为超标废水,因此赤泥(含附液)属于有害废渣(强碱性土)。
由于赤泥综合的化学碱难以脱除,且含量大,又含有氟、铝、铁及其它多种杂质等原因,对于赤泥的无害化利用,一直难以进行,世界各国专家,对赤泥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但是,此类研究进展不大。因此,赤泥废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成为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目前赤泥脱碱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水浸工艺(张国立,李绍纯,张馨元等,《拜耳法赤泥水洗脱碱工艺的研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4):59-62)存在脱碱率低、脱碱液碱性高无法外排、液固比高、水洗次数多、脱碱后赤泥不能作为制备建筑材料和环境吸附材料的原材料。二氧化碳浸出工艺(王志,韩敏芳,张以河等,《拜耳法赤泥的湿法碳化脱碱工艺研究》, 硅酸盐通报,2013,32(9):1851-1855)存在脱碱率低、浸出设备性能要求高和处理后赤泥活性低等缺陷。盐酸浸出工艺(钟晨,夏举佩,《拜耳法赤泥中Na+的浸出实验研究》,硅酸盐通报,2013,32(9):2012-2015)存在脱碱过程中酸耗量大,脱碱液酸性高和处理后赤泥呈强酸性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石灰浸出工艺(李少康,梁春来,李光柱等,《一种拜耳法赤泥常压脱碱方法》,发明专利,2004)存在脱碱率低,药剂消耗大和能耗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有机酸赤泥脱碱剂以及赤泥脱碱方法,该工艺具有脱碱率高,药剂消耗低,成本低,脱碱液无污染可排放利用,脱碱后赤泥用于回收铁、铝,也可做为建材方面的材料备用,可以造粒,勉烧砖,路基等。本发明处理的赤泥,永不反碱,且浸出液无毒、无害,减少氧化钠,氟化物对地下水的污染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有机酸赤泥脱碱剂,所述复合有机酸赤脱碱剂包括木醋液、氨基磺酸和螯合剂的混合液,所述木醋液与氨基磺酸和螯合剂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3):1。
优选的,所述氨基磺酸和螯合剂的混合液中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双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双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0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