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肿瘤探针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04146.3 | 申请日: | 2018-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3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填烽;招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A61K31/555;A61P35/00;C09K11/06;A61K4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苏运贞 |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子 吸收 配合 制备 方法 及其 作为 肿瘤 探针 应用 | ||
1.一种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在制备细胞荧光成像或活体荧光成像的荧光成像剂中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为Ru-RGD;其中,Ru-RGD的阳离子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在制备细胞荧光成像或活体荧光成像的荧光成像剂中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u-1和Ru-RGD的阴离子为(ClO4)-、Cl-或PF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在制备细胞荧光成像或活体荧光成像的荧光成像剂中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产物1的合成:将3,4-二氨基苯甲酸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再加入醋酸铜溶于水获得的醋酸铜溶液,搅拌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向中间产物I中滴加吡啶-2-甲醛,80℃回流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抽滤,洗涤,得到产物1;
(2)产物2的合成:将步骤(1)中得到的产物1、EDCI和NHS溶于DMF中,并于50℃条件下反应12h,待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冰水中,析出白色固体A;再将白色固体A、4-氨基丁酸和三乙胺溶于DMF中,并于50℃条件下反应6h,待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冰水中并抽滤,得到产物2;
(3)产物3的合成:将1,10-邻菲咯啉-5,6-二酮溶于乙酸中,再加入醋酸铵和对甲氧基苯甲醛,110℃回流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pH值调至11,抽滤,得到产物3;
(4)产物4的合成:将钌化合物与步骤(3)中得到的产物3加入到DMF中,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140℃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丙酮,放置于-20℃条件下过夜,最后将反应体系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物4;
(5)配合物Ru-1的合成:将步骤(4)中得到的产物4与步骤(2)中得到的产物2溶于乙醇水溶液中,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8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浓缩溶剂并加入到NH4PF6溶液中,抽滤,得到配合物Ru-1;
(6)配合物Ru-RGD的合成:将步骤(5)中得到的配合物Ru-1、EDCI和NHS溶于DMF中,室温条件下反应8h,待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混合溶液倒入NH4PF6溶液中,抽滤,收集沉淀并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然后将中间产物II加入到DMF中,并加入cRGD多肽和三乙胺,室温条件下反应24h,待反应结束后再加入NH4PF6溶液,抽滤,得到配合物Ru-RG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在制备细胞荧光成像或活体荧光成像的荧光成像剂中应用,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的加热采用微波反应器进行加热;所述微波反应器加热的功率为180W。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子吸收钌配合物在制备细胞荧光成像或活体荧光成像的荧光成像剂中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步骤(1)中得到的产物1除去铜离子的步骤;具体为:
将产物1分散于乙醇中,然后加入Na2S·9H2O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抽滤,再将抽滤后获得的滤液浓缩,调pH=1,并水浴加热至60℃以除去硫化氢气体,最后蒸发溶液,得到去除铜离子后的产物1;其中,所述的Na2S·9H2O与产物1的摩尔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41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