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分布的大数据查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00996.6 | 申请日: | 2018-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0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宋杰;董伟;徐超;王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6/24 | 分类号: | G06F16/2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布 查询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分布的大数据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查询的数据按数据量划分为数据段,并计算整体数据段的段势分布函数,划分数据段需符合以下两条特定规律:①各数据段中的数据量满足比例关系;②划分算法具有扩展性,需同时适用于历史数据和新增数据;
步骤1.1、定义数据段;将待查询数据划分为w个数据段s1,s2,...,sw,一个数据段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块;
步骤1.2、定义段势;数据段中的数据量和待查询的数据总量之间的比值称为段势,因此,第k个数据段sk的段势为||Sk||=|sk|/(|s1|+|s2|+...+|sw|),1≤k≤w,其中|sk|表示数据段sk中的数据量;编号为k的数据段的段势为或(G(k)-G(k-1))/G(w),其中,函数g(x)为段势分布函数,x∈[0,w],G(x)是g(x)的原函数;
步骤1.3、根据加速比计算段势分布函数,以确定各数据段的数量比例关系;
步骤2、获取待查询的数据总量,确定数据段总数量和数据段中每个数据块大小,根据段势分布函数计算每个数据段应装载的数据量;
步骤3、确定查询过程中并行处理的节点数量,做数据装载,根据计算结果将相应的数据量装载到对应的数据段内;
初次装载时,在新数据到来后,根据段势分布函数确定每个数据段应被分派的数据量,并将该部分数据装入数据段中;在后续的装载中,不考虑之前的数据装载情况,按段势分布函数将新来的数据按比例装载到数据段中;
步骤4、判断装载后各数据段中数据量是否满足数据块的数量远大于并行处理的节点数量的约束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2,做数据的等待装载,直到数据块的数量远大于并行处理的节点数量;
步骤5、用户提交查询请求,给定查询时间的上界Tmax;
步骤6、计算第一个数据段所需要的查询时间T1;
步骤7、采用数据段选择算法确定参与查询的数据段;
步骤8、返回查询结果,并返回实际查全率和置信度;
所述步骤1.3的具体方法为:
分布式系统中,并行查询方法所能获得的加速比为:
其中,z为查询过程中可被并行处理部分的比例,(1-z)是串行处理的比例,r为并行处理节点的数量,Ts为串行处理用时,Tp为并行处理用时,θ为并行处理用时Tp相比于串行处理用时Ts的加速比;
当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给定一个时间上限,设计并行处理的查询时间Tp和数据段的编号x之间满足线性正相关,即Tp=k′×x;
若数据段中数据块分散性良好,则查询第x个数据段时并行处理节点的数量即最大并行程度如下式所示:
其中,N为待查询的数据总量,M为所划分的数据段中数据块大小,为第x个数据段的数据量,为第x个数据段的数据块个数;
查询第x个数据段时,串行数据查询算法的查询时间如下式所示:
其中,m、n均为正数;
对于使用特定计算模型实现的查询算法,查询过程中可被并行处理部分的比例z值已知,因此,查询第x个数据段时,并行查询方法所能获得的加速比如下式所示:
求解该方程得到整体数据段的段势分布函数,如下式所示:
其中,p1~p5均为由m、n、N、M和z确定的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09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