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应变振型的振动时效激振频率的确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82496.4 | 申请日: | 201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顾邦平;严小兰;胡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C21D11/00;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振频率 振型 振动时效 获取构件 残余应力分布 应力分布状态 表面残余 构件表面 固有频率 控制方程 应变函数 数值模 元模型 共振 推导 扫频 分析 | ||
1.基于应变振型的振动时效激振频率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构件的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状态;
(2)、推导应变振型与位移振型的关系,建立应变振型的控制方程;
(3)、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构件进行数值模态分析;
(4)、获取构件的各阶应变振型和固有频率;
(5)、在步骤(1)的基础上,确定构件较大残余应力所在的区域;在步骤(4)的基础上,确定应变振型较大应变所在的区域;当应变振型较大应变所在的区域与构件较大残余应力所在的区域一致时,记录下该应变振型所对应的固有频率,并记为f0;
(6)、以(f0-f0×20%)Hz为初始激振频率,对构件进行扫频振动,获取振动幅值最大时的频率作为振动时效的激振频率f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变振型的振动时效激振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以(f0-f0×20%)Hz为初始激振频率,对构件进行扫频振动,获取振动幅值最大时的频率作为振动时效的激振频率f1包括以下步骤:
(6.1)、扫频振动的初始激振频率f2设置为(f0-f0×20%)Hz,然后以10Hz为步长逐步增加扫频振动的频率;分别记录下每一激振频率时作用在构件上的振动幅值,得到振动幅值最大时的频率,并记为f21;
(6.2)、扫频振动的初始激振频率设置为(f21-10)Hz,以1Hz为步长逐步增加扫频振动的频率;然后重复步骤(6.1)的过程,得到振动幅值最大时的频率,并记为f22,即为振动时效的激振频率f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变振型的振动时效激振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限元软件为ANSYS有限元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24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