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59221.9 | 申请日: | 201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0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奇;赵林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3/18 | 分类号: | B21C23/18;B21C25/02;D01H7/1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潘杰;白洪长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锭座 包覆锭子 成型 下模座 圆钢 上圆柱段 下圆柱段 成型锭 上圆柱 下圆柱 冲孔 冲头 成型加工 成型模腔 批量加工 冲压 切割 加工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所加工锭座为T型套状,由直径大的上圆柱段和直径小的下圆柱段构成,上圆柱段内部形成上圆柱孔,下圆柱段内部形成下圆柱孔,且上圆柱孔孔径大于下圆柱孔孔径,即内部形成T型孔。该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主要包括三步:第一步,利用第一冲头配合下模座对圆钢冲孔;第二步,利用第二冲头与下模座对圆钢溢出于下模座成型模腔内的圆钢型材冲压形成初成型锭座;第三步,对初成型锭座进行冲孔或切割得到成型的锭座。本发明成型加工效率高、质量好,适合于各类包覆锭子锭座的批量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覆丝机的部件加工,是一种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包覆丝机是用于以氨纶、涤纶等多种纤维为芯丝及外包丝的包覆加工设备,既可生产一般的单向包覆丝,亦可生产全包覆、氨纶低消耗的双反向包覆丝,所产包覆丝广泛应用于机织、针织、织带等领域,可有效改善织造品的弹性、手感、悬垂度与抗皱性,其中锭子是包覆丝机中的重要部件,而锭座是锭子的其中一部分,对锭子工作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锭座结构如图7所示,是一种T形套样式,内部形成T型孔,该种锭座的传统加工一般是采用铸造加工成型,缺点在于加工工序多,加工效率较低,质量参差不齐,较难大批量生产加工。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成型方法加工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包覆锭子的锭座为T型套状,即由上圆柱段和下圆柱段构成,上圆柱段内设有上圆柱孔,下圆柱段内设有下圆柱孔,上圆柱段直径大于下圆柱段直径,上圆柱孔孔径大于下圆柱孔孔径;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利用第一冲头配合下模座对圆钢进行热冲压,下模座内形成由上圆柱孔和下圆柱孔构成的T型模腔,T型模腔的上圆柱孔为成型模腔,T型模腔的下圆柱孔为圆钢定位腔;冲压过程为:对圆钢整体进行高频加热,将加热后的圆钢放入下模座的T形模腔内,利用第一冲头对圆钢进行冲孔,冲孔孔径为所述锭座下圆柱孔的孔径,且冲孔未贯穿圆钢,冲孔过程中,圆钢的热流动性使圆钢孔内型材被挤压溢出至所述下模座的成型模腔内。
二、利用第二冲头与所述下模座对步骤一冲压后位于成型模腔内的圆钢型材进行冲压,使溢出的圆钢型材冲压形成所述锭座的上圆柱段和上圆柱孔,且冲压过程中,所述第二冲头对锭座的上圆柱段端面限位封口压平;该步骤冲压后得到初成型锭座。
三、对第二步冲压后初成型锭座未贯穿冲孔的部位冲孔或切割,形成锭座的下圆柱段和下圆柱孔,即完成该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加工。
上述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中亦可将步骤二、步骤三合并,所述步骤一的下模座的T型模腔底部为封口,步骤二的下模座的T型模腔底部设有孔径对应锭座下圆柱孔孔径的通孔,即步骤二的第二冲头对圆钢冲压形成锭座的上圆柱段、上圆柱孔的同时,冲压形成所述步骤三的下圆柱段和下圆柱孔。
上述包覆锭子的锭座成型方法中,所述步骤二的第二冲头的冲头部位形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管孔定位部、成型冲压部、封口部,管孔定位部是与步骤一冲压后圆钢的管孔配合定位的圆锥台,即通过管孔定位部使第二冲头与圆钢保持对中;所述成型冲压部呈圆锥台,成型冲压部对步骤二下模座成型模腔内的圆钢型材冲压形成锭座的上圆柱段和上圆柱孔,所述封口部位于所述成型冲压部的根部,封口部对成型冲压部冲压过程中形成锭座上圆柱段的端面限位封口压平,保证锭座上圆柱段的成型。
上述第二冲头中,所述管孔定位部的锥角为5°~18°,所述成型冲压部的锥角为3°~15°。通过限定上述锥角,使冲压过程较为可靠,成型不易破损,且方便脱模操作。
上述第二冲头的改进方案为:第二冲头由两个组件构成,其中一个组件为端部形成所述管孔定位部的内冲头,另一个组件为端部形成所述成型冲压部、封口部的外冲头,所述内冲头插接定位于外冲头内。通过该结构,方便拆卸,降低破损更换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2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金铜拉丝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压红冲原料的加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