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纶废液再生利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09518.4 | 申请日: | 2018-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顾奕;李江平;刘正伟;黄建刚;丁洁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6/94 | 分类号: | D01F6/94;C08G18/48;C08G18/7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 地址: | 2144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再生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纶废液再生利用方法。本发明将清洗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原液过滤器的废液回收,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综合加工后,再回到装置中,最终经纺丝生产出合格的氨纶纤维。本发明经济效果显著,同时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对氨纶生产过程中所有废料的全回收,可以大大减少固废量,有效降低公司环保压力,同时为公司节省可观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纶废液再生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氨纶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生的质量,对反应器和过滤器要进行定期清洗,需要清洗的设备为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原液过滤器。
这三处清洗产生的聚合物废液物性不同,第一反应器清洗产生的废液是预聚合物(简称第一废液),动力粘度约800泊。第二反应器清洗产生的废液是刚发生聚合反应产生的聚合物(简称第二废液),动力粘度约2500泊。原液过滤器清洗产生的废液为达到一定分子量可以去纺丝的聚合物(简称第三废液),动力粘度约4500泊。目前氨纶工厂处理废液的方法是将这些废液投入水中浸泡,废液中的DMAC与水互溶从废液中分离出来,剩下的预聚合物和聚合物就形成固体,作为废弃物请专业处理公司负责处理。DMAC和水溶液送到精制装置,将DMAC从水中分离出来回用。
在氨纶生产中涉及废液回收的主要以终聚物(聚氨酯脲)为对象进行废液回收,只经过简单的搅拌、混合、储存、过滤后制得原液,通过干法纺丝技术进行纺丝成型,从而达到溶剂回收并生产出氨纶丝。回收对象主要针对氨纶生产后道工序已经反应结束的废液(即聚氨酯脲)。但是在整个氨纶生产工序中,前道预聚合工序产生的大量的预聚物废液由于反应没有结束,相对回收难度大,基本采用凝固废弃后由企业出钱找专业的环保公司进行处理,而且容易产生二次环境污染。
因目前生产管理上没有将这些废液分类处理,最终混杂到一起后,无法再利用,固体废弃物要请专业公司处理还要出处理费,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来讲都是不合理的。
中国专利201310551849.3,公开一种干纺法氨纶废料的综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破碎,(2)捏炼:将碎废丝、废胶块颗粒、废浆料、重钙、颜料和DMAC捏炼15—25分钟,得捏炼均匀的可塑性生胶;(3)挤出:将可塑性生胶挤出成型;(4)固化:生胶置入萃取槽中将生胶中的DMAC萃取出来,使胶料固化;(5)破碎:将固化好的胶料破碎,得到颗粒,(6)烘干:将步骤(5)得到的颗粒加入到烘干器中在100℃—105℃温度下烘干至含水率低于3%得到聚氨酯颗粒。此方法回收性能不佳,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CN105483855B公开了一种利用氨纶预聚物废液生产氨纶丝的方法,通过对回收在预聚合工序中排放的满足回收要求的摩尔比的预聚物进行处理,生产氨纶丝。该方法只对预聚合工序中废液进行处理,对其它生产阶段的废液没有涉及,不能实现最大化废液再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将清洗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原液过滤器的废液回收,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综合加工后,再回到装置中,最终经纺丝生产出合格的氨纶纤维。
本发明提供一种氨纶废液再生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废液固体粉碎物投入到废液一级反应器R1中,反应器夹套内通入90度热水加热,将固体融熔搅拌,根据物料的NCO值分析结果,在反应釜中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PTMG,继续搅拌反应30-120分钟,经检测NCO值达到要求后,用齿轮泵送到废液二级反应器R2;
(2)在废液二级反应器R2中加入计量的DMAC溶液,废液一级反应器R1送过来的预聚合物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充分后加入混合胺溶液,在废液二级反应器R2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器的夹套通入冷媒,将反应热带走,反应达到一定粘度后,用齿轮泵将聚合物送到原液反应器R3;
(3)第二废液固体粉碎物投入到原液反应器R3中,同时在加入计量的DMAC溶剂和混合胺,进一步聚合反应,夹套内通入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5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染色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连续中空聚乳酸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