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区基坑用SMW工法桩悬臂围护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7165.0 | 申请日: | 201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吕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北勘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地址: | 314299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基坑 smw 工法桩 悬臂 围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基坑用SMW工法桩悬臂围护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对于指定区域开挖沟槽,并进行SMW工法桩施工并形成围堰;步骤B:对于距离跨度大于25米的围堰边进行分段施工,从该围堰边的一端开始以20‑25米为一个单位挖取部分土方;步骤C:对于步骤B中挖取部分土方的区域底部沿着围堰边浇筑混凝土传力层,将混凝土传力层填充于SMW工法桩与基坑底部的连接区域;步骤D:沿着围堰边依次重复步骤B中的挖取土方和步骤C中的浇筑混凝土传力层的两个步骤。本发明提供了无需支撑系统则实现对软土地区的基坑起到支护作用,减少施工工序的一种软土地区基坑用SMW工法桩悬臂围护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围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基坑用SMW工法桩悬臂围护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饱水的软弱黏性土沉积为主的地区称为软土地区,软土包括保水的软弱黏性土和淤泥。我国沿海、沿湖、沿河地带都有广泛的软土分布。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而对于软土地区长距离侧壁的支护方法一般先在指定区域的周边进行排桩支护,再对一长边的区域开挖,而因为软土地区土质的特性,在开挖一长边所对应的区域后,必须先利用支撑系统对设置排桩的侧壁进行支撑,从而再进行后续的开挖和浇筑,如果基坑的侧壁距离过长,则所需的支撑物体数量多,使施工过程变得复杂且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基坑用SMW工法桩悬臂围护的施工方法,无需支撑系统则实现对软土地区的基坑起到支护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软土地区基坑用SMW工法桩悬臂围护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于指定区域开挖沟槽,并进行SMW工法桩施工并形成围堰;
步骤B:对于距离跨度大于25米的围堰边进行分段施工,从该围堰边的一端开始以20-25米为一个单位挖取部分土方;
步骤C:对于步骤B中挖取部分土方的区域底部沿着围堰边浇筑混凝土传力层,将混凝土传力层填充于SMW工法桩与基坑底部的连接区域;
步骤D:沿着围堰边依次重复步骤B中的挖取土方和步骤C中的浇筑混凝土传力层的两个步骤;
步骤E:对所有的围堰边支护施工完成后浇筑基坑底板,使底板连接于混凝土传力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之前的施工方法是在SMW工法桩施工完成后直接对围堰的其中一条边从头至尾挖除土方,而因为软土地区的土质松软,则在浇筑基坑底板之前则需要对已经挖除部分土方的围堰的边利用支撑系统进行支撑,从而提升围堰边侧壁的强度,同时有效避免SMW工法桩悬臂部分发生形变,但是如果围堰边的跨度大,则所需的支撑物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导致施工工序复杂,提升施工难度,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对围堰边跨度大于25米的部分进行分段施工,以20-25米为一个单位挖除土方,则之后再对挖除土方的区域的底部浇筑混凝土传力层,使混凝土传力层填充于SMW工法桩与基坑底部的连接区域,利用混凝土传力层能够对SMW工法桩的悬臂部分起到底部稳定作用,能够使SMW工法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至混凝土传力层上,从而形成力的平衡而提升基坑侧壁的围护强度,因为长度跨度位于20-25米内,通过计算可得,基坑侧壁在无支撑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所以直接浇筑混凝土传力层便可保持SMW工法桩悬臂的稳定,在一个单位施工完成后,沿着围堰边的方向依次重复进行挖取土方和浇筑混凝土传力层,进而在将围堰的一条边全部挖除土方后无需再利用支撑系统进行支撑,只需将基坑的土方全部挖除后再浇筑底板即可,整个施工过程中工序减少,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还能保证基坑侧壁的支护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MW工法桩伸出于基坑底部的悬臂高度为3.5m-4.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北勘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北勘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7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钢楔块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