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驾驶员特性辨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88786.2 | 申请日: | 2018-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7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杨志;南丁;李高超;李宁;赵德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李烨 |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员 特性 辨识 方法 | ||
1.一种驾驶员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通过多传感器采集实验数据,并对采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步骤2、将滤波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时间序列分割数据;
步骤3、建立双层HMM模型库,包括下层行为辨识层和和上层特性辨识层,上层根据下层行为辨识结果实现对驾驶员特性的辨识;下层行为辨识层是将所述时间序列分割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建立不同驾驶员特性的短时间操纵行为模型库,其中包含不同特性的加速/制动多维连续高斯隐形马尔可夫模型库(MGHMM)、转向多维高斯隐形马尔可夫模型库(MGHMM)和速度、横摆角速度、加速度等级类型库;对于不同驾驶员特性的短时间行为模型进行序列标号;对于上层特性辨识层,是将驾驶员的下层各行为辨识的结果进行组合,其输入的离散序列为下层各行为模型的辨识序列标号,用这些多维的离散输入训练上层特性辨识模型库,以此完成对驾驶员长时间操纵行为特性的判别;
步骤4、进行模型验证;
所述制动与加速的模型库的观察序列描述为:
O(t)={a(t),b(t),c(t),d(t)},其中,a(t)为加速踏板位移,b(t)为加速踏板速度,c(t)为制动踏板速度,d(t)为制动踏板力;
所述制动/加速驾驶员操作的驾驶行为模型包括:快速踩下制动踏板模型、正常踩下制动踏板模型、松开制动踏板模型、制动踏板位置保持模型、踏板无操作模型、正常松开加速踏板模型、快速松开加速踏板模型、踩下加速踏板模型和加速踏板位置保模型;
所述转向的驾驶员操作模型包括:直线行驶模型、正常转向模型和紧急转向模型;
所述步骤1中通过小波分析对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具体如下:
步骤a、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IMF分量,其中x(t)即为EE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M为初始化总体平均次数,s为分解的次数,S为IMF分量的个数,t为自变量;
步骤b、对相邻IMF分量ci,ci+1,...ci+m进行特征分析,采用组合模态函数CMF方法将相关IMF分量通过CMF方法组合在一起,式中,n最大IMF分量数,Cq为组合分量,进而保持信号的完整性;
步骤c、对任意信号计算离散小波变换
其中[m,k]为采样点,a0为初始伸缩因子,x(n)为尺度函数,n为自变量,L2(R)为希伯特空间;采用小波包分解,小波包的分解算法为:
其中j∈Z,n∈Z+即非负整数,k为平移尺度且k≥0,j为尺度度量空间,l为尺度因子,h,g为双尺度变量,g(k)=(-1)kh(1-k);设信号的频带范围为0~f0,得到各子带宽度为f0/2n,则第i个子带频率范围表示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员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归一化处理方法为:对同一时间序列的任一特征向量中样本数据X(n),n=1,2,...,N归一化处理得到k∈[1,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员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辨识层的观察序列描述为:OO(t)={x(t),y(t),z(t)},其中,x(t)、y(t)、z(t)分别为有关制动与加速、转向和车速的操作层HMM的辨识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87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辆抗疲劳安全驾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行车辅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