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86217.4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程建丽;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1B32/198 | 分类号: | C01B32/198;C01B32/184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石墨烯薄膜 多重环境 响应 驱动 氧化石墨烯 制备工艺 制备 还原氧化石墨烯 制备方法和应用 惰性气体保护 石墨烯薄膜 复合结构 驱动性能 氧化石墨 制备过程 可控 还原 一体化 智能 应用 | ||
1.一种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为还原氧化石墨稀/氧化石墨烯复合结构,还原氧化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为一体化的结构,具备湿度、热、电三重响应驱动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在不同的湿度、温度、电压及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作用下,会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弯曲角度在30~720度之间。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氧化石墨烯粉体与水混合,经超声分散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经真空抽滤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
步骤二、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连同滤膜同时固定在基底上,滤膜在下氧化石墨烯薄膜在上,置于密闭容器之中,加入氢碘酸于90℃条件下进行梯度还原,还原结束后将氧化石墨烯薄膜从滤膜上揭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氧化石墨烯粉体与水混合之后,剧烈搅拌使其湿润,利用高速剪切机剪切分散5min,在剪切完毕后超声分散,超声分散数小时至无明显沉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基底为倒扣的玻璃培养皿,密闭容器为经密封处理的烧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滤膜为醋酸纤维素类水系滤膜,该类滤膜对氢碘酸蒸汽有一定的耐受性,且同时具备过滤及掩膜版两种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真空抽滤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浓度为1~10毫克/毫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原过程中氢碘酸质量浓度为35%~55%,还原时间为3~1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石墨烯分散液的体积为3~20毫升,步骤1中,抽滤制得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厚度为1~12微米,步骤2中,制得的驱动响应薄膜厚度为2~20微米。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重环境响应驱动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机器人,人造皮肤和可穿戴材料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2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