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61634.3 | 申请日: | 2018-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膦酸酐 羧酸 低沸点 酰卤 化工技术领域 低成本生产 反应副产物 物料混合 循环生产 蒸馏 卤化氢 水反应 蒸出物 收率 制备 返回 回收 生产 转化 | ||
1.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双酰卤与物料A混合进行反应,生成环状膦酸酐、酰卤和卤化氢;所述物料A为羧酸,或者羧酸和水的混合物,或者羧酸、水和卤化氢的混合物,或者羧酸和卤化氢的混合物;
b、回收含有酰卤的低沸点馏分,得馏分A和残留物;
c、分离纯化残留物,即得环状膦酸酐;
其中,所述双酰卤为所述羧酸为所述环状膦酸酐为
R1选自C1~C8环烷基、C1~C8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8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4芳基;所述取代C1~C18烷基的取代基为卤素,卤原子个数为1~3个;所述取代C1~C14芳基的取代基选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C1~C4烷基单取代或双取代的氨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芳烷基;所述取代C1~C15芳烷基的取代基选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C1~C4烷基单取代或双取代的氨基中的一种;
R2选自氢或C1~C4烷基;
R3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C1~C6烷基;所述取代芳基的取代基为卤素或C1-4烷基;当取代芳基的取代基为卤素时,卤原子个数为1~3个;
R4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X选自Cl或B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d、将步骤b所得馏分A与水反应后,得含有卤化氢的羧酸、或者含有卤化氢和水的羧酸,将所得含有卤化氢的羧酸或者含有卤化氢和水的羧酸作为步骤a物料A的一部分或全部循环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R1选自C1~C6烷基,R3选自C1~C6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R1为甲基,R2为氢,R3选自氢或甲基,R4选自甲基或乙基,X为Cl。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物料A中羧酸与水的总摩尔数与双酰卤的摩尔数之比为不低于1:1,优选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混合的方式为将物料A加入至双酰卤中;优选的,所述加入的方式为分批加入或滴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当物料A不含水时,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羧酸沸点;当物料A含有水时,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回收含有酰卤的低沸点馏分的方式为常压或减压蒸馏;步骤b中,当采用常压蒸馏时,所述常压蒸馏的温度为50℃~120℃;当采用减压蒸馏时,所述减压蒸馏的温度为80℃~140℃,真空度为40mbar~70mbar。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膦酸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分离纯化的方法为蒸馏;步骤c中,所述蒸馏的温度为187℃~229℃,真空度为2mbar~10mbar。
10.环状膦酸酐循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膦酸酐制备釜(1)、环状膦酸酐蒸馏釜(2),以及冷凝器(3)、羧酸制备釜(5)和尾气吸收塔,环状膦酸酐制备釜(1)上设置双酰卤入口(11)和羧酸入口(12),环状膦酸酐制备釜(1)上还设置环状膦酸酐出口(13)和气体出口(14),环状膦酸酐出口(13)与所述环状膦酸酐蒸馏釜(2)连接,环状膦酸酐蒸馏釜(2)上设置有蒸馏气出口(21)和物料出口,物料出口与环状膦酸酐收集釜(22)相连,蒸馏气出口(21)和环状膦酸酐制备釜(1)的气体出口(14)均与冷凝器(3)的入口相连,冷凝器(3)的出口连接至羧酸制备釜(5),羧酸制备釜(5)的羧酸出口(51)与环状膦酸酐制备釜(1)的羧酸入口(12)相连,羧酸制备釜(5)的卤化氢气体出口(52)与尾气吸收塔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16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