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空中-水下自主运动的两栖航行器和航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13589.4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2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非;张军;白亚强;曹耀初;阮华;高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3G8/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导管 主体舱 轮毂转子 航行器 轮毂 转子 环形翼 推进器 定子支撑架 空气螺旋桨 水下螺旋桨 转子支撑架 垂直尾翼 定子两端 连接转轴 驱动电机 水平尾翼 压载水舱 转动连接 转轴转动 整流帽 自主性 尾端 叶片 | ||
1.一种实现空中-水下自主运动的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舱(1),所述主体舱(1)尾端设置水平尾翼(2)和垂直尾翼(3),所述主体舱(1)上还连接环形翼(4),环形翼(4)两侧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跨介质推进器(6),所述跨介质推进器(6)包括安装驱动电机的轮毂定子(61),轮毂定子(61)外侧通过定子支撑架(62)连接整流导管定子(63),所述整流导管定子(63)连接转轴(5),且所述轮毂定子(6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轮毂转子(64)和水下螺旋桨(65),所述轮毂转子(64)外侧通过转子支撑架(66)连接整流导管转子(67),所述整流导管转子(67)上连接空气螺旋桨叶片(68),所述轮毂转子(64)还连接整流帽罩(69),所述主体舱(1)内设置压载水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空中-水下自主运动的两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螺旋桨叶片(68)转动连接在整流导管转子(67)外侧设置的铰链支架(671)上,且整流导管转子(67)连接液压驱动缸(672),所述液压驱动缸(672)驱动端转动连接连杆(681),连杆(681)另一端转动连接空气螺旋桨叶片(68),且连杆(681)通过导向杆连接在整流导管转子(67)上开设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空中-水下自主运动的两栖航行器航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空中飞行:此时跨介质推进器(6)处于水平状态,液压驱动缸(672)驱动端收缩,即可通过连杆(681)带动空气螺旋桨叶片(68)展开,轮毂定子(61)内的驱动电机带动轮毂转子(64)转动,轮毂转子(64)即可通过转子支撑架(66)带动整流导管转子(67)和其上的空气螺旋桨叶片(68)转动,且此时水下螺旋桨(65)不转动,空气螺旋桨叶片(68)转动产生的推力即可克服航行器飞行过程中的阻力,环形翼(4)产生的升力可以克服航行器自身的重力,垂直尾翼(3)和水平尾翼(2)通过配合可以实现对航行器飞行姿态的控制;
(2)降落潜水:航行器先飞行到近水面,通过转轴(5)带动跨介质推进器(6)转动到竖直向上,以提供向上的推力,在此状态使航行器平稳降落于水面,然后液压驱动缸(672)驱动端伸出,即可通过连杆(681)带动空气螺旋桨叶片(68)收缩至整流导管转子(67)和整流导管定子(63)表面,此时整流导管转子(67)和其上空气螺旋桨叶片(68)不再旋转,位于轮毂定子(61)内的驱动电机驱动水下螺旋桨(65)反转,同时压载水舱吸入压载水,在两者共同作用下使航行器快速入水;
(3)水下潜航:待航行器进入水下到一定深度后,通过转轴(5)可带动跨介质推进器(6)旋转到水平状态,位于轮毂定子(61)内的驱动电机驱动水下螺旋桨(65)正转,产生向后的推力,使航行器克服阻力向前运动,通过调节水平尾翼(2)使环形翼(4)产生负浮力,以确保航行器在水下航行时不上浮;
(4)出水起飞:航行器潜航至水面附近,待航行器上浮至水面后,通过转轴(5)可带动跨介质推进器(6)旋转到竖直状态,液压驱动缸(672)驱动端再次收缩,即可通过连杆(681)带动空气螺旋桨叶片(68)展开,此时水下螺旋桨(65)停止转动,整流导管转子(67)和其上空气螺旋桨叶片(68)开始转动,使航行器缓慢升空,待航行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通过转轴(5)带动跨介质推进器(6)旋转到水平状态,产生推力使航行器进行高速飞行;
(5)重复(1)-(4)步骤即可实现航行器反复出入水空两栖航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35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栖运输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下控制臂总成和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