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08544.8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良;黄良伟;向国红;阳春明;彭日民;任建行;况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 地址: | 417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厂化生产 无菌水冲洗 体积分数 无菌播种 光照 繁殖率 植物栽培技术 基础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 酒精浸泡 人工光照 溶液浸泡 种子接入 培养室 新途径 组培苗 蔗糖 可用 琼脂 性状 消毒 开发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选用大岩桐种子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无菌水冲洗,用体积分数为0.1%HgCl2溶液浸泡3‑6min,在用无菌水冲洗;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蔗糖30g/L,琼脂1‑7g/L,pH为5.8;消毒好的大岩桐种子接入种子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100Lux,光照时间为每天12h,人工光照培养室培养11d。本发明可用于工厂化生产,对大岩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本发明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快捷经济繁殖率高,可快速大量生产性状一致的大岩桐组培苗,解决了耗费时间长,工厂化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岩桐,又名落雪泥,原产于巴西热带草原,长在温润的条件下,忌光线直照,有相应的抗炎热水平,最初是1930年前后由金陵大学与中山的植物园一同由美国引入,1949年后有关植物园陆续予以试种,1990年前后投入小规模生产。大岩桐属苦苣苔科,株高20-30cm,是多年生常绿球根花卉,其块茎扁球形,叶长椭圆形,对生,肥厚而大,全株密生白色茸毛,花大色艳,花期长,是花坛造型、室内盆栽的理想花卉。由于大岩桐雌蕊粗壮健大,雄蕊细小,导致其制种难度大,并且成熟的种子极其细小,约2.8万粒/g,难以收集,播种对土壤要求高,播种产生的后代易发生性状分离;扦插繁殖系数低,很难迅速繁育,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分球繁殖有株形不整齐的缺点。由于它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量少,授粉采种,成本较高,且种子后代会发生变异,即用种子繁殖的后代难以保持原有性状从而成活率不高。而利用常规分球方法繁殖,需要较好的温湿条件,且繁殖系数低,很难迅速繁育,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养护管理也比较困难。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对重瓣大岩桐进行了离体快繁技术,可以解决重瓣大岩桐繁殖难的问题,还能保持优良品种的形状。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大岩桐为异花授粉,种子量少,成本较高,成活率不高。而利用常规分球方法繁殖,需要较好的温湿条件,且繁殖系数低,很难迅速繁育,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养护管理也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根据国内外对大岩桐繁殖的研究,在常规播种繁殖大岩桐中,需要注意温湿条件,一定湿度下可促进大岩桐发芽,本发明利用琼脂的浓度来改变基质的凝固程度,来控制所处环境的湿度,所述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用大岩桐种子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对大岩桐种子内部灭菌,无菌水冲洗之后再用体积分数为0.1%HgCl2溶液浸泡3-6min,对大岩桐种子表面进行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
步骤二,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蔗糖30g/L,琼脂1-7g/L,不同的琼脂浓度改变会基质的凝固程度,pH为5.8;
步骤三,消毒好的大岩桐种子接入种子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100Lux,光照时间为每天12h,人工光照培养室培养11d。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20-30s,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体积分数为0.1%HgCl2溶液浸泡3-6min,在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配制后高压灭菌锅温度121℃、压力0.14Mpa内灭菌20min。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大岩桐无菌播种的方法种植的大岩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未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85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