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热阻燃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05997.5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4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赖德林;孔纲;车淳山;万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锌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61/28;C08L23/06;C08L63/00;C08L55/02;C08L61/06;C08K13/04;C08K7/14;C08K7/26;C08K3/36;C08K3/22;C08K7/08;C08K7/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阻燃 塑料 制备 防老化剂 纳米粉末 重量份 树脂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纤维 工艺条件 疏水性能 阻燃性能 常温下 热熔 阻燃 能耗 无毒 防火 挤出 环保 应用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热阻燃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隔热阻燃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树脂5‑15份,塑料70‑80份,纤维7‑15份,纳米粉末1‑3份,防老化剂1‑2份。本发明的隔热阻燃塑料的表面在常温下具有疏水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满足长效阻燃的要求,防火等级UL94可达到V‑0级;同时,无毒、环保、安全,适用性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制备方法按所述重量份,将塑料、纤维、纳米粉末以及防老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树脂,继续搅拌混合均匀,经热熔挤出,得到所述隔热阻燃塑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能耗低,成本低廉,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塑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阻燃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延展性,塑料制品存在于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塑料制品多为聚合物类物质经过熔融挤压或者其它方式制备而成,这些聚合物大多阻燃效果比较差,甚至有些聚合物是易燃物质,如PS、PE等。在遇到明火或发生火灾时,这些塑料制品会发生燃烧进而产生大量烟尘,增加了火灾的危害。
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塑料的阻燃性能,但传统的阻燃剂多为卤素阻燃剂,这些添加了卤素阻燃剂的阻燃塑料,在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一些与卤素有关的气体,使得我们的人身伤害受到威胁。所以添加卤素阻燃剂的塑料液逐渐被禁用。并且一般的阻燃剂添加到塑料中后,并不会滴塑料的隔热性能产生影响。
气凝胶材料是近些年新起的一种纳米多孔材料,具有一些传统材料不具备的性能,如SiO2气凝胶具有超级良好的隔热性能,在此基础上,将气凝胶粉末添加到传统塑料中,赋予传统塑料良好的隔热性能和阻燃性能。但气凝胶粉末堆积密度相对塑料的密度小很多,一般的添加方法反而会导致塑料的塑形等性能下降,甚至导致塑料失效。
为此,本发明研究通过复合的方法,将气凝胶粉末添加到塑料中,制备不含卤素的隔热阻燃塑料,制备工艺节能环保无毒且安全,且有效降低能耗,还降低了塑料的导热系数,制备的不含卤素隔热阻燃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隔热阻燃塑料。该隔热阻燃塑料具有高效的隔热阻燃性能,防火等级UL94可达到V-0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制备所述的一种隔热阻燃塑料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少量纳米粉末,制备得到具有良好隔热阻燃性的塑料,制备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隔热阻燃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树脂5-15份,塑料70-80份,纤维7-15份,纳米粉末1-3份,防老化剂1-2份。
优选的,所述树脂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或密胺树脂。
优选的,所述塑料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氨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四氟乙烯、聚丙烯或尼龙。
优选的,所述纤维包括玻璃短纤、玻璃长纤、氧化铝纤维、SiC纤维、C纤维或钾长石粉。
优选的,所述纳米粉末包括SiO2气凝胶纳米粉末、Al2O3气凝胶纳米粉末、SiO2-Al2O3气凝胶纳米粉末、TiO2气凝胶纳米粉末、SiO2-TiO2气凝胶纳米粉末、亲水型气相白炭黑纳米粉末或疏水型气相白炭黑纳米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锌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锌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5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