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立体遥感数据库的地貌特征聚类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03634.8 | 申请日: | 201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9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淑;宋庆方;王梦缘;程瑞普;刘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淑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K9/62;G06K9/46;G06N3/04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李浩成 |
| 地址: | 277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类分析 傅里叶神经网络 遥感数据库 地貌特征 训练样本 高维 遥感 地貌 图像 训练神经网络 遥感传感器 本质特性 测试样本 待测样品 地物类型 分类技术 数据细节 特征距离 特征学习 梯度扩散 提取数据 细节特征 粗提取 网络层 求解 层化 聚类 调用 还原 刻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立体遥感数据库的地貌特征聚类分析方法,其实现步骤是:调用图像待测样品、还原立体遥感地貌、特征粗提取、选取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求解特征距离、细节特征点提取、利用训练样本训练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本发明采用逐层化方式训练连续傅里叶神经网络,避免了网络层数较多时出现梯度扩散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取出反映数据本质特性,刻画数据细节特征,突出不同地物类型之间差别的高维特征。由于本发明利用连续傅里叶神经网络提取数据的深层高维特征,避免了分类技术中存在的特征数较少或者特征学习不充分、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无人机搭载遥感传感器遥感地貌图像的聚类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遥感地貌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立体遥感数据库的地貌特征聚类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等,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具有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及信息量大等特点。根据获取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两类。其中,光学遥感对应的设备简单,所获取图像空间几何分辨率高,图像易于解译,不过只能在白天使用,受天气条件影响较严重;由于微波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微波遥感(SAR)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成像,但相干成像特性使得其图像存在乘性相干斑噪声。两者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传感器技术、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机/星载遥感平台投入运营,所搭载的新型、高分辨率传感器可对地球表面进行不间断、持续观测,获取了大量的宽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但面对日益增长的获取能力,与之不相宜的是对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技术的研发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迫切需求。其中,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作为处理与解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是指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时期获取的两幅或多幅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根据图像之间差异来获取所感兴趣地物、场景或目标的变化信息,受制于人类活动加剧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其研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逐渐成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变化检测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有监督变化检测和无监督变化检测。限于有监督变化检测所需地面真实变化类别样本难以获取,目前工作主要集中于无监督变换检测类,其大致分为:(1)基于分布模型差异的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2)基于差异图像分析的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以及(3)基于马尔科夫融合的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特别是对第二类算法的研究最为普遍,核心思想是将变化检测问题视为图像的二元分类/分割问题,又可细分为聚类分析、智能优化、阈值分割、有限混合模型、马尔科夫随机场、主动轮廓和水平集等策略。其中,聚类分析由其简单、有效而受到普遍认可。
随着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越来越多。遥感数据通常数据量巨大,信息相互交织,如何把这些数据有效合理的组织起来是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关键。
传统的数据组织是简单地入库,根据应用需求来对数据库进行查找和信息获取,一方面查找效率和信息获取的能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不能直观地查看数据库中的信息,极大地限制了数据的利用价值。因此,高效的数据组织技术是遥感信息处理的基础,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
不同于通常的数据,遥感数据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军事遥感应用中关注的目标类型较为固定,如某空军基地、某型舰船等。另一方面,目标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层次语义特性,例如某航母编队隶属于某海军部队。所以,这些数据适合用多层分类体系进行描述。
另外,多数GIS与遥感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目标都是静态的,而实际上,很多需要表达与处理的目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包含很强的时间空间信息。随着数据量的积累与态势的发展,分类体系也可能随时面临修改。因此必须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的数据组织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淑,未经张文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3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