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60786.4 | 申请日: | 2018-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宋官权;白昱;贾鹏蛟;董驾潮;程超楠;张超哲;王德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E21D11/14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埋大 跨度 支护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的倒“U”型支护框架结构钢管内间隔设置半圆型加强肋,以加强钢管的稳定性,钢管侧壁沿钢管纵向上间隔设置有开槽,在开槽位置焊接连接钢板,连接钢板将相邻钢管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管幕支护体系钢管内间隔焊接加强肋增加钢管刚度,通过钢管侧壁上的开槽处焊接连接钢板将相邻钢管过程连接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其横向刚度和承载力,并且钢管连接方式相对简单、施工方便,连接钢板以下的钢管被切割,对钢管顶进的精度要求不高,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在焊接钢板处架设门式钢架,能够修建矩形断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部分型钢支撑代替钢筋,节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直径钢管幕支护下修建地下工程结构的施工方法,隶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的范畴,具体涉及一种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幕工法是属于浅埋暗挖施工的一种,施工时不会对地面环境造成破坏,不会影响交通以及城市环境,管幕工法可以显著减少地面沉降。作为穿越道路、铁路、结构物、机场等的非开挖技术,在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管幕工法经过国内学者多年的研究和在工程中的成功实施,其已发展成熟。管幕钢管依靠锁口相连,并在锁门处注入止水剂或者砂浆,形成密封的止水管幕。但由于传统的管幕结构相邻钢管间仅用锁口连接,致使整体管幕的横向刚度和承载力较弱,故开挖管幕内部土体时,需要架设大量临时支撑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施工进度较慢,加之横向断面多为拱形结构,空间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埋条件下,大、小断面都可以适用的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顶部和两侧采用大直径钢管形成倒“U”型支护框架结构,钢管内间隔设置半圆型加强肋,以加强钢管的稳定性,半圆型加强肋和钢管焊接固定;钢管侧壁沿钢管纵向上间隔设置有开槽,在开槽位置焊接连接钢板,连接钢板将相邻钢管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钢管内间隔设置半圆型加强肋,间隔的距离为1~2m。
所述的半圆型加强肋,其曲率和钢管的曲率保持一致,半圆型加强肋的高度为钢管直径的1/4~1/5。
所述的开槽位置为钢管横截面上从钢管中心顶部开始至钢管直径1/3~1/4处对应的钢管侧壁上。
所述的开槽的长度沿钢管纵向侧壁上0.2~0.3m,沿钢管纵向的钢管侧壁上每间隔2m进行开槽。
所述钢管之间连接钢板的长度为相邻钢管开槽处的间距,为0.4~0.8m;连接钢板的宽度为开槽的长度。
所述的钢管沿纵向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注浆孔,所述的注浆孔设置于钢管侧壁上对应圆心与水平方向倾斜45°的斜向上的位置,采用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注浆孔的孔径为30~40mm,从注浆孔向钢管周边注浆,减少钢管顶进过程中与周边土体的摩阻力,加固管内土体。
所述的钢管的直径为1.3~2.0m,厚度为14~22mm。
上述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管幕支护体系结构,确定管幕支护体系钢管的尺寸及数量,在设计施工位置处施做围护桩,开挖始发井,接着分别施做冠梁和斜撑,确保始发井的稳定性,待始发井开挖达到设计深度时,整理场地,设置反力墙,架设顶管设备;
(2)倒“U”型支护框架钢管顶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07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