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金字塔阵列结构的类石墨烯氮化碳二维纳米片的控制合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34685.X | 申请日: | 201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刚;吴姗;乔坤;余永志;邹婧叶;岳夏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1B21/082 | 分类号: | C01B21/082;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张倪涛 |
| 地址: | 215628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金字塔 阵列 结构 石墨 氮化 二维 纳米 控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金字塔阵列结构的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的控制合成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三聚氰胺为原料,以碳纤维为微波吸收剂,将其一起放入坩埚后置于微波谐振腔中,抽真空后在微波辐照加热,微波辐射加热过程中,调整占空比和脉冲周期,从而获取所述具有金字塔阵列结构的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单快捷高效的制备具有金字塔阵列结构特征的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能够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解制氢、催化剂载体和传感器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技术范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金字塔阵列结构特征的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的控制合成。
背景技术
石墨相氮化碳(g-C
目前,针对组成为氮化碳的功能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热缩聚合成法、溶剂热法、电化学沉积法等。通过热诱导碳源和氮源的前驱体发生一系列的热缩聚合成反应,可形成石墨相氮化碳,具有反应过程直接、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是合成的石墨相氮化碳结晶性较差,反应时间长。溶剂热法具有反应体系均匀性好和过程易控制的特点,通过溶剂热法可制备出石墨相氮化碳纳米棒/纳米带等特殊结构,但是溶剂热法制备过程中普遍要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不利于环境保护。电化学沉积法反应设备简单,易于产业化,通常用来制备石墨相氮化碳薄膜或涂层,但不适合石墨相氮化碳粉体的制备。以上方式普遍存在制备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结晶性差等特点。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法得到的产物往往都是体相的氮化碳,即石墨相氮化碳,很难获取得到类石墨烯结构的氮化碳纳米片(Graphene-like g-C
为了进一步提升石墨相氮化碳的光电性能,人们提出了许多对石墨相氮化碳的改性的方法。一般的改性包括与金属、非金属的掺杂,或与其他半导体的复合,以及制备多孔的石墨相氮化碳等等。但是这些改性也存在缺点,比如:过高的合成温度、合成周期长、金属盐的使用,以及制备成类石墨烯结构的氮化碳纳米片等等。众所周知,形貌与物质的性能息息相关,有序的阵列可以对电子/空穴的转换产生极好的电子渗流通道,提高对光的吸收和传播效率,从而提高物质的光电性能。目前,已有人制备出了三维的石墨相氮化碳阵列结构,如复旦大学的黄许宁等人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CN107352518A),在光滑衬底材料表面沉积镍膜,然后采用等离子体溅射反应沉积方法,利用辉光放电装置,将覆盖镍膜的衬底转移到放电室中,将甲烷/氮氢气混合气体通入放电室,启动辉光放电,通过调节放电电流与放电电压,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锥阵列。但其合成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且产物仍表现为三维体相结构,而非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维纳米片材料。
相较于传统的制备方法,微波法则具有很多优势,原料简单、成本低廉,无需预处理;且制备过程中不使用催化剂、有机溶剂等各种昂贵或对环境有害试剂;并且微波法通过独特的体相自加热方式,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或热对流时间,使得制备过程简单、快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