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导管固定敷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90001500.4 | 申请日: | 201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0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J·K·伯克霍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F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丰豪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固定 | ||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导管固定敷件(1),其有助于将皮肤粘合剂施加到导管插入部位。导管固定敷件可包括第一敷件层(10),其在导管插入术后将导管(2)的位置固定在导管插入部位处。第一敷件层可包括进出窗口(14),其提供通向导管插入部位的通路,以允许将皮肤粘合剂施加到导管插入部位。在皮肤粘合剂干燥后,第二敷件层(20)可以折叠在第一敷件层上以覆盖进出窗口。根据本公开的导管固定敷件允许临床医生将皮肤粘合剂施加到导管插入部位并同时降低了在施加期间导管移出的风险,从而允许有效施加皮肤粘合剂并且减少了多余粘合剂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静脉内导管(例如,血管通路装置)。更具体地,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具有皮肤粘合剂施加窗口的血管通路装置的固定敷件的各种系统和使用方法。通常,出于诊断或治疗原因,经由外周或中央血管将血管通路装置插入静脉中。血管通路装置可用于将流体(例如,生理盐水溶液、血液、药物、和/或全胃肠外营养)输注到患者体内、从患者体内抽取流体(例如,血液)、和/或监测患者血管系统的各种参数。
背景技术
静脉内(IV)导管组件属于各种类型的血管通路装置。套针式外周IV导管是常见的IV导管构造。顾名思义,套针式导管安装在具有尖锐的远侧尖端的导引针上。导引针通常是联接到针组件的静脉穿刺针,其有助于引导针并促进其与导管配合。导管的远侧部分的至少内表面紧密地接合针的外表面,以防止导管剥离,并因此便于导管插入血管中。导管和穿刺针通常被组装成使得导引针的尖锐远侧尖端延伸超过导管的远侧尖端。而且,导管和针通常被组装成使得在插入期间针的斜面面朝上且远离患者皮肤。导管和导引针通常以小角度穿透患者的皮肤而插入血管中。
在导管插入术之后,将静脉内导管组件固定到患者身上以防止过早和/或无意移除。通常将固定敷件施加于导管插入部位,以将导管组件固定到患者。固定敷件限制导管部位的暴露,防止导管部位的污染,并防止导管被过早和/或无意移除。皮肤粘合剂也越来越多地施加于导管插入部位,以进一步固定静脉导管组件,以便密封导管插入部位,和/或延长导管能够驻留原位的时间。皮肤粘合剂的设计不是为了取代固定敷件,而是为了局部密封导管周围的插入部位,以在插入部位处提供导管的局部固定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提供对整个导管组件的固定。
尽管传统的固定敷件和皮肤粘合剂可以提供各种益处,但它们并非没有缺点。例如,当前的粘合剂在施加固定敷件之前需要时间来干燥。这意味着临床医生必须首先插入导管,然后在用一只手握住插入的导管保持其就位的同时必须用另一只手打开粘合剂容器、施加粘合剂、等待粘合剂干燥、准备固定敷件、并放置固定敷件。在握持导管保持其就位的同时执行这些多个步骤会存在困难并且会导致:混乱和/ 或无效地施加粘合剂;使用过多的粘合剂,使得可能需要耗费长时间的清理过程来移除粘合剂;无意中将临床医生的手套或手指粘附到导管装置或患者;和/或无意地移出导管。
因此,虽然目前存在各种固定敷件,但仍然存在包括上文列出的那些挑战的挑战。因此,用其他系统和技术来增强乃至替换当前的系统和技术将是本领域的一种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总体涉及导管固定敷件,所述导管固定敷件有助于将皮肤粘合剂施加到导管插入部位。更具体地,本公开讨论了用于将导管固定在导管插入部位处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和方法允许临床医生将皮肤粘合剂施加到导管插入部位并同时降低了在施加期间导管移出的风险,从而允许有效施加皮肤粘合剂并且减少了多余粘合剂的使用。
一些示例性的导管固定敷件可包括:第一敷件层,所述第一敷件层包括进出窗口;第一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粘合剂层被构造成将第一敷件层粘附到皮肤;第二敷件层;和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被构造成将第二敷件层粘附到第一敷件层。导管固定敷件还可包括第一敷件层的第一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重叠部分选择性地联接到第二敷件层的第二重叠部分。第二敷件层可包括折叠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克顿·迪金森公司,未经贝克顿·迪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1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