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L-赖氨酸的棒杆菌属的微生物,以及使用其产生L-赖氨酸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77451.7 | 申请日: | 201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8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卞效情;金亨俊;裴贤原;柳松基;崔香;文准玉;李庚昶;崔允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3/08;C12R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金德善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赖氨酸 杆菌 微生物 以及 使用 方法 | ||
1.棒杆菌属的微生物用于产生L-赖氨酸的用途,所述微生物包含具有相比于内源活性提高的活性的由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微生物是谷氨酸棒杆菌。
3.产生L-赖氨酸的方法,其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产生L-赖氨酸的棒杆菌属的微生物,其包含具有相比于内源活性提高的活性的由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以及从所述培养的微生物或其培养基中回收L-赖氨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生L-赖氨酸的方法,其中所述微生物是谷氨酸棒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未经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74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纳米孔信号压缩
- 下一篇:产肝素酶的施氏假单胞菌菌株及从其衍生的肝素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