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59723.0 | 申请日: | 2017-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克寿;佐佐木芳彦;根本拓树;河村达哉;金子和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1/06;F16H48/38;F16H57/037;H02K7/116;H02K9/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驱动装置。在壳体(40)的内部存积油压泵吸引的油的第一存积部(70)和在壳体(40)的内部存积油的第二存积部(80)被设置在壳体(40)。油压泵是与差动齿轮机构(30)的旋转始终连动地被驱动的泵,油压泵的排出口与向第二存积部(80)供给油的供给部(96)连通。差动齿轮机构(3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第一存积部(70),在多个车轮的旋转处于停止中的状态下,第一存积部(70)中的油面的高度是第一高度(H1),上述第一高度(H1)成为差动齿轮机构(30)的至少一部分浸于已存积在第一存积部(70)的油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旋转电机作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具备在旋转电机与车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在日本特开2013-11991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记载了在电动马达4与左右的车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2。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2中,在齿轮壳体8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存油部50,并且将末端传动齿轮24配置为其一部分浸于第一存油部50的油。此外,末端传动齿轮24构成用于将从电动马达4侧输入的扭矩分配至左右的车轮的差动齿轮机构。而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动力传递装置2中,构成为将通过伴随车辆的行驶旋转的末端传动齿轮24汲取上来的第一存油部50的油供给至润滑部位。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那样通过构成差动齿轮机构的齿轮汲取已存积在存积部的油的结构中,随着该存积部中的油面水平升高,车辆行驶的状态(车辆行驶状态)下的油的搅拌损失增大。在除差动齿轮机构以外还存在至少一部分浸于油的旋转部件(例如旋转电机的转子等)的情况下,由该旋转部件的旋转带来的油的搅拌损失(或者剪切损失)也容易增大。因此,考虑为了减少油的搅拌损失,减少油在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总量来降低存积部的油面水平的情况。但是,由于随着存积部的油面水平降低,在车辆起步时(特别是在长期停车后的起步时),容易产生差动齿轮机构的润滑不足,所以在这种方法中,担忧即便能够减少油的搅拌损失,也会相应地增加产生差动齿轮机构的润滑不足的可能性。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记载该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918号公报(0030、0047等段)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实现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将在车辆起步时产生差动齿轮机构的润滑不足的可能性抑制为较低,并且实现车辆行驶状态下的油的搅拌损失的减少。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其在上述旋转电机与多个车轮之间传递旋转驱动力;壳体,其收容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旋转电机;和油压泵,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差动齿轮机构,上述差动齿轮机构将从上述旋转电机侧输入的扭矩分配至上述多个车轮,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存积上述油压泵吸引的油的第一存积部和在上述壳体的内部存积油的第二存积部被设置在上述壳体,上述油压泵是与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旋转始终连动地被驱动的泵,上述油压泵的排出口与向上述第二存积部供给油的供给部连通,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上述第一存积部,在上述多个车轮的旋转处于停止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存积部中的油面的高度是第一高度,上述第一高度成为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浸于已存积在上述第一存积部的油的高度。
根据上述第一特征结构,在车辆处于停止中的状态(车辆停止状态)下,第一存积部中的油面的高度是第一高度,上述第一高度成为差动齿轮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浸于已存积在第一存积部的油的高度。因此,能够使随着车辆的起步开始旋转时的差动齿轮机构的状态,成为至少一部分浸于油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将在车辆的起步时产生差动齿轮机构的润滑不足的可能性抑制为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9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