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树脂交联体、直流电力线缆、直流电力线缆连接部的强化绝缘层形成用构件及直流电力线缆连接部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48514.6 | 申请日: | 2017-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毛利弘教;汤泽伸贵;立川毅;阿相杏奈;森大树;茂森直登;茂森早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ENEOSNUC;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5/13;C08K5/14;C08K5/372;C08L51/06;H01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力 线缆 绝缘性 树脂 组合 联体 连接 强化 绝缘 形成 构件 | ||
1.一种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树脂组合物具有:(A)在130℃、频率100rad/s下的复数粘度η*100为600~1300Pa·s、并且在130℃、频率0.1rad/s下的复数粘度η*0.1与所述复数粘度η*100的比(η*0.1/η*100)为4以上的低密度聚乙烯100质量份;
(B)选自不饱和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的至少1种改性单体与聚乙烯接枝而成的改性聚乙烯5~12质量份;和
(C)包含受阻酚系抗氧化剂40~60重量%与硫醚系抗氧化剂60~40重量%的混合物的稳定剂0.01~0.8质量份,
相对于所述(A)成分、所述(B)成分及所述(C)成分的合计质量,通过所述(B)成分导入至所述树脂组合物中的羰基的量为7×10-6~1.3×10-5mol/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是所述改性单体与满足所述(A)成分的条件的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D)有机过氧化物0.1~5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D)成分的熔点为60℃以下,
所述(D)成分在130℃下的半衰期为1~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为选自不饱和二羧酸、不饱和二羧酸酐及不饱和二羧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改性单体与满足所述(A)成分的条件的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而成的改性聚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为选自不饱和二羧酸、不饱和二羧酸酐及不饱和二羧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改性单体与满足所述(A)成分的条件的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而成的改性聚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为马来酸酐(MAH)与满足所述(A)成分的条件的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而成的改性聚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力线缆用绝缘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为马来酸酐(MAH)与满足所述(A)成分的条件的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而成的改性聚乙烯。
9.一种树脂交联体,其特征在于,其是使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交联而得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交联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在180℃下3小时的加热产生的水分量为100pp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树脂交联体,其特征在于,空间电荷测定中,由蓄积于内部的电荷而增强的电场的增加量为25%以下。
12.一种直流电力线缆,其特征在于,其是内部半导电层与由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交联体形成的绝缘层在导电构件的表面层叠而成的。
13.一种直流电力线缆连接部的强化绝缘层形成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将直流电力线缆彼此连接时缠绕在连接部内部半电导层上并用于通过交联而在所述连接部内部半电导层上形成强化绝缘层的修补用的带状构件,所述连接部内部半电导层覆盖包括直流电力线缆的导电构件的连接部的所述导电构件的露出部分,所述强化绝缘层形成用构件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14.一种直流电力线缆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其是直流电力线缆彼此连接而成的,其是在连接部内部半导电层上形成由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交联体形成的强化绝缘层而成的,所述连接部内部半导电层覆盖包括直流电力线缆的导电构件的连接部的所述导电构件的露出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ENEOSNUC;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ENEOSNUC;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85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