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43655.9 | 申请日: | 2017-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朴光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D9/06 | 分类号: | F02D9/06;F02D41/12;B60T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挚诚信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8 | 代理人: | 李延虎;王永辉 |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机械 车轴 过热 防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搭载于工程机械而防止向车轮传递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车轴的过热,所述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踏板;制动传感器,其在驾驶员操作所述制动踏板时检测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排气制动器,其搭载于所述发动机而在驱动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道的开度量;以及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制动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时,与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对应地控制所述排气制动器来调节所述废气排出通道的开度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车轴内部的油过热防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轮式工程机械中,车轴(Axle)作为向车轮传递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装置,所被施加作用的冲击荷重和负荷最多,且对行驶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时,在车轴内部内置有行车制动器,在这种情况下,行车制动器和车轴共用润滑油。
通常,工程机械的行车制动器通过驾驶员操作制动踏板时控制由油泵供应的油量而被驱动来制动工程机械。这种行车制动器工作时产生热,而车轴内部的润滑油因这种热而被加热。从工程机械的特性而言,行车制动器经常被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润滑油可能会被行车制动器加热而导致过热。被导致过热的润滑油可能会劣化或固着于车轴内部而招致车轴或行车制动器的严重故障。因此,可能会引发无法确保驾驶车辆的驾驶员的安全的问题。
为防止如上所述的车轴润滑油的过热,可以另行设置冷却器(Cooler),而这将提升工程机械的制造成本,且招致复杂的结构。在大型工程机械或用于特殊目的的工程机械的情况下,需要大容量的冷却器,进而增加制造成本上升和结构复杂化的问题。
防止车轴(Axle)油(oil)的劣化及固着要求对能够排除安装冷却器(Cooler)的方法或使安装冷却器(Cooler)的方法最小化的系统的开发。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车轴的润滑油的过热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及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搭载于工程机械而防止向车轮传递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车轴的过热,所述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踏板;制动传感器,其在驾驶员操作所述制动踏板时检测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排气制动器,其搭载于所述发动机而在驱动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废气排出通道的开度量;以及控制部,其在由所述制动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时,与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对应地控制所述排气制动器来调节所述废气排出通道的开度量。
此外,所述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以及控制从所述油泵供应的工作油来制动所述工程机械的行车制动器,若检测到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则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排气制动器来减少工程机械的行驶速度后,控制所述行车制动器来制动所述工程机械。
此外,所述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制动器内置于所述车轴。
此外,所述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速踏板、以及测量所述加速踏板的位移的传感器,若通过驾驶员的操作操作所述制动踏板和所述加速踏板,则所述控制部计算对应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的第一目标发动机功率和对应于所述加速踏板的操作的第二目标发动机功率,当所述第一目标发动机功率为所述第二目标发动机功率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以对应于所述制动踏板的位移的方式控制所述排气制动器,当所述第一目标发动机功率小于所述第二目标发动机功率时,所述控制部以对应于所述加速踏板的位移的方式控制所述排气制动器。
此外,所述工程机械的车轴过热防止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备已设定有所述制动踏板位移变化与所述废气排出通道开度量变化的关系的第一数据和已设定所述加速踏板位移变化与所述废气排出通道开度量变化的第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未经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36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