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闹钟提醒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33776.5 | 申请日: | 201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季振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3/4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闹钟 提醒 方法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闹钟提醒方法。所述方法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包括:接收闹钟设置的输入,该闹钟设置包括第一时间和应用消息订阅信息,根据该闹钟设置将第一时间设置为闹铃时间,应用消息订阅信息包括订阅应用;根据该订阅应用监控到该订阅应用的通知消息;根据该通知消息获取闹钟调整量,根据该闹钟调整量校正第一时间得到第二时间,将第二时间设置为闹铃时间。本申请技术方案,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闹铃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闹钟提醒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手机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角度。随着智能手机的越来越普及,智能手机对人民的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而在智能手机的应用App中,闹钟App也是最常用的应用之一,一日之计在于晨,用户每天几乎都是以闹钟App开始的。
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每天都需要定时定点的去公司打卡,而出行基本集中在自驾、公共交通、骑行等,对于自驾的上班来说,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常常受道路的拥塞情况,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上班迟到。目前闹钟的App设定的闹钟时间都是静态的,而无法根据用户实时的场景自动的动态调整,这里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会议邮件,用户的工作日历,上班途中交通道路的拥堵情况,地域的天气因素等。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基础服务厂商都开放出来自己的服务供其他第三方的App直接使用,比如Google,高德等就开放了地图路况的服务,AccuWeather就开放了天气的服务,并且这些服务都提供了相关的消息推送机制,可以将场景信息推送到手机端。但这个服务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多种闹钟提醒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极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闹铃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同时还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闹钟提醒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电子设备上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接收闹钟设置的输入,所述闹钟设置包括第一时间和应用消息订阅信息,根据所述闹钟设置将所述第一时间设置为闹铃时间,所述应用消息订阅信息包括订阅应用。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订阅应用监控到所述订阅应用的通知消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闹钟调整量,根据所述闹钟调整量校正所述第一时间得到第二时间,将所述第二时间设置为闹铃时间。上述技术方案是使得电子设备更加灵活的设置闹钟和调整闹钟,并且及时提示闹铃,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化,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通知栏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订阅应用包括至少两个应用。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闹钟调整量具体包括: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通知消息的事件信息,判断所述通知消息的事件信息表征的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处于与闹钟的起闹时间关联的时间范围内,若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早于起闹时间,且起闹时间减去事件发生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根据所述事件信息获取闹钟调整量。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闹钟调整量具体包括: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通知消息的事件信息,判断所述通知消息的事件信息表征的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处于与闹钟的起闹时间关联的时间范围内,若起闹时间早于事件发生时间,且事件发生时间减去起闹时间小于第二阈值,根据所述事件信息获取闹钟调整量。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闹钟设置包括目标路线,所述通知消息包括在第一天气情况下目标路线所需的路途时间,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闹钟调整量具体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一天气信息情况下所需的所述路途时间确定闹钟调整量。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订阅应用包括日历应用,所述根据所述通知消息获取闹钟调整量具体还包括:根据所述日历应用通知信息中的事件信息确定闹钟调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会话管理方法和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 下一篇:监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