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堆叠的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08884.7 | 申请日: | 2017-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1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V·马赫卡奥特桑;S·S·宋;M·巴达罗格鲁;J·J·朱;J·鲍;J·J·徐;D·杨;M·M·诺瓦克;C·F·耶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8234;H01L21/8238;H01L29/423;H01L2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周敏;陈炜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堆叠 纳米 场效应 晶体管 | ||
一种器件包括基板、第一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FET)、以及被置于基板和第一纳米线FET之间的第二纳米线FET。该器件还包括电耦合到第一纳米线FET和第二纳米线FET的第一纳米线。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2月1日提交的题为“VERTICALLY STACKED NANOWIR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垂直堆叠的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89,819、以及于2016年4月12日提交的题为“VERTICALLY STACKED NANOWIRE FIELD EFFECTTRANSISTORS (垂直堆叠的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15/097,142的权益,前述每一件申请的内容通过援引全部明确纳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垂直堆叠的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技术进步已产生越来越小且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设备。例如,各种各样的便携式个人计算设备(包括无线电话,诸如移动和智能电话、平板以及膝上型计算机)较小、轻量且易于由用户携带。这些设备可以在无线网络上传达语音和数据分组。另外,许多此类设备纳入附加功能性,诸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记录器以及音频文件播放器。同样,此类设备可以处理可执行指令,包括可被用于访问因特网的软件应用,诸如web浏览器应用。如此,这些设备可以包括显著的计算能力。
一般而言,计算设备使用大量的晶体管,诸如用于处理逻辑的晶体管和用于存储器设备的晶体管。随着计算设备的大小持续减小,与各种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相关联的占用面积趋于增大,除非能够减小每个晶体管的大小。减小每个晶体管的大小会增加各晶体管之间的可变性。例如,随着每个晶体管的大小减小,晶体管到晶体管的特性(诸如阈值电压)可变性趋于增大。由于大量的晶体管和电路系统的复杂性,从晶体管到晶体管的可变性是越来越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一特定方面,一种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包括集成电路的装置)包括基板、第一纳米线FET、以及被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纳米线FET之间的第二纳米线FET。第一纳米线电耦合到所述第一纳米线FET和所述第二纳米线FET。由此,所述第一纳米线FET和所述第二纳米线FET形成垂直纳米线 FET堆叠。在该上下文中,垂直是指基本上垂直于基板的表面延伸。
在一特定方面,一种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第一纳米线FET,以及在所述第一纳米线FET上形成第二纳米线FET以形成纳米线FET堆叠。所述纳米线FET堆叠包括电耦合到所述第一纳米线FET和所述第二纳米线FET的纳米线。所述方法可包括:并发地形成所述第一纳米线FET和所述第二纳米线FET。
在另一特定方面,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发起在基板上形成纳米线FET堆叠。所述纳米线FET堆叠可通过以下操作来形成: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纳米线 FET,以及在所述第一纳米线FET上形成第二纳米线FET,以使得纳米线电耦合到所述第一纳米线FET和所述第二纳米线FE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8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