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及同轴磁控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916225.7 | 申请日: | 2017-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郎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J25/50 | 分类号: | H01J25/50;H01J2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雪梅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控管 同轴 微波频率 传动盘 微调装置 传动杆 调频环 支撑件 顶面 本实用新型 金属塑性 连接杆 底面 内腔 微调 同轴设置 周向均布 外腔 下沿 轴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及同轴磁控管,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包括支撑件及与同轴磁控管的内腔同轴设置的传动杆、金属塑性件、传动盘和调频环,支撑件结合固定于同轴磁控管的外壳,金属塑性件的两端分别结合固定于支撑件和传动盘,传动杆的底面结合固定于传动盘的顶面,调频环的顶面结合固定有多个周向均布的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面结合固定于传动盘的底面;调频环位于同轴磁控管的外腔中,通过在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内腔轴向的位移实现对同轴磁控管微波频率的微调。本实用新型可精确实现对同轴磁控管,尤其是对C波段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的微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电子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及同轴磁控管。
背景技术
磁控管是一种真空电子振荡器,其用于把电源中的电能转化为微波能。磁控管具有功率大,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常用作医疗直线加速器中的微波源。
目前,国内医疗直线加速器主要集中在S波段(2856MHz),输出脉冲功率约2.6兆瓦。为了满足医疗仪器小型化和精准治疗的需求,医疗直线加速器的发展方向是C波段(5700MHz)和X波段(9300MHz),而且要求微波频率在很小的范围内(20MHz以内)可以调节。可应用于S波段直线加速器的非同轴磁控管由于高频工作时损耗大,效率低,已经不能适用于C波段直线加速器,因此C波段直线加速器通常采用同轴磁控管。
现有的同轴磁控管包括阴极、形成于阴极外部的内腔及形成于内腔外部的外腔,通常还设有调频装置。现有的调频装置主要采用传动杆配合金属活塞的方式实现,通过传动杆带动置于外腔中的金属活塞上下移动来调节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但是金属活塞的微小位移会造成同轴磁控管的频移步进过大,例如,C波段同轴磁控管中金属活塞向下移动0.1mm会造成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升高约30MHz。然而,C波段直线加速器对C波段同轴磁控管频移精度的要求是小于20MHz,现有的调频装置不能满足C波段直线加速器对C波段同轴磁控管的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精确实现对同轴磁控管,尤其是对C波段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进行微调的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及同轴磁控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确实现对同轴磁控管,尤其是对C波段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进行微调的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及同轴磁控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包括支撑件及与同轴磁控管的内腔同轴设置的传动杆、金属塑性件、传动盘和调频环,所述支撑件结合固定于同轴磁控管的外壳,所述金属塑性件的两端分别结合固定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传动盘,所述传动杆的底面结合固定于所述传动盘的顶面,所述调频环的顶面结合固定有多个周向均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面结合固定于所述传动盘的底面;所述调频环位于同轴磁控管的外腔中,通过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沿内腔轴向的位移实现对同轴磁控管微波频率的微调。
在进行同轴磁控管微波频率的微调时,沿内腔轴向向传动杆施力使其带动调频环沿内腔轴向运动,当停止施力时由于金属塑性件的塑性使得调频环在外腔中的位置固定。这样,可通过向传动杆施力带动调频环沿内腔轴向实现位移,调频环在外腔中的位置越接近外腔的下部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就越高,调频环在外腔中的位置越接近外腔的上部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就越低。通过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同轴磁控管的微波频率微调装置的精密加工和装配,可实现调频环沿内腔轴向的位移值与同轴磁控管微波频率的改变值呈线性关系,调频环每向下移动0.1mm,同轴磁控管微波频率上升约为2MHz,可达到C波段直线加速器对C波段同轴磁控管频移精度要求的十倍。
优选地,所述金属塑性件为金属波纹管,所述传动杆靠近所述传动盘的部分位于所述金属波纹管的管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16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