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92946.1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晖;袁建明;陈活枝;王贡献;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43007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器 电机编码器 卷筒电机 能量回馈系统 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 桥式起重机 机电连接 直流母线 卷筒 差动 回馈电能 再生电能 并联 耗能 回馈 节约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包括:与第一卷筒电机电连接的第一双向逆变器,设置在第一卷筒电机上的第一电机编码器;第一电机编码器与第一逆变器控制器电连接,第一逆变器控制器与第一双向逆变器电连接;以及与第二卷筒电机电连接的第二双向逆变器,设置在第二卷筒电机上的第二电机编码器;第二电机编码器与第二逆变器控制器电连接,第二逆变器控制器与第二双向逆变器连接;第一双向逆变器和第二双向逆变器均并联至直流母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量回馈系统,卷筒电机的再生电能可通过各自的双向逆变器被回馈到共用的直流母线上,供其它处在耗能状态的卷筒电机吸收,从而达到既节约电能又能处理回馈电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起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差动驱动技术在桥式起重机大功率电机驱动方面已经开始应用,与传统驱动方式相比,电差动驱动去掉了笨重且体积大的行星齿轮减速箱,使得起重机的机械结构简单、绳系简洁且便于维护。但是传统桥式起重机中,自行式小车行走驱动电机仅需要克服运行阻力。如果运行阻力及速度相同,电差动驱动方式的装机容量要大于传统驱动方式,功耗也更高。
根据电差动驱动的功率特性,电差动牵引桥式起重机在升降和行走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再生能量。现有的能量回馈方式包括:采用能量回馈技术,将放绳端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实时回馈,且将这部分能量实时回馈至电网或储能机构。则系统额外需要的能耗,取决于能量回馈的效率。
但是,将系统产生的再生能量回馈至电网,有可能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将系统产生的再生能量回馈至专门的储能机构,又会大大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包括:输出端与第一卷筒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的第一双向逆变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卷筒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电机编码器;所述第一电机编码器与第一逆变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双向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与第二卷筒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的第二双向逆变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卷筒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电机编码器;所述第二电机编码器与第二逆变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逆变器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双向逆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双向逆变器的逆变端和所述第二双向逆变器的逆变端均并联至直流母线。
其中,所述的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还包括:输入端与所述直流母线相连的泵升电路,且所述泵升电路的输出端与能耗电阻相连。
其中,所述的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双向逆变器及所述第一卷筒电机相连的第一电机制动器,以及与所述第二双向逆变器及所述第二卷筒电机相连的第二电机制动器。
其中,所述的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直流母线与供电电网之间的整流单元。
其中,所述泵升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开关器件和二极管。
其中,所述整流单元为单向整流器。
其中,所述双向逆变器为伺服驱动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能量回馈系统,通过利用双向逆变器实现电能在直流母线与卷筒电机之间的双向流动;使得该回馈系统可以将第一卷筒电机和/或第二卷筒电机产生的再生电能,回馈至直流母线并被就地使用,以使电差动桥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能被实时回馈利用,避免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该回馈系统既能满足电差动桥式起重机节能的需求,也无需大质量的储能装置,减轻了主梁的负担;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电差动桥式起重机的使用性能和能耗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92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