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物理模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86187.8 | 申请日: | 2017-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6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班凡生;夏焱;袁光杰;庄晓谦;刘健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陈烨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盐穴 储液罐 建库 液排 注气 流量计 隔板 气体注入系统 物理模拟装置 液体注入系统 本实用新型 内层管 物模 气体控制阀 液体控制阀 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 方向间隔 物理模拟 中间管柱 纵长延伸 调压阀 外层管 柱塞泵 流道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物理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液体注入系统、气体注入系统、模拟盐穴物模,其中,模拟盐穴物模包括:盐穴腔、设置在所述盐穴腔底部的人工底,沿着所述盐穴腔的纵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隔板、以及穿设在隔板中且依次套设的内层管柱、中间管柱、外层管柱;液体注入系统包括:储液罐,设置在储液罐与所述盐穴腔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液体控制阀、柱塞泵、第一流量计的第一流道,设置在储液罐与内层管柱之间的第二流道;气体注入系统包括:与盐穴腔连通的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上设置有调压阀、第二流量计和气体控制阀。本实用新型能够全面满足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的物理模拟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盐穴地下储库建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物理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是最有效、最可靠的调峰和储备手段。盐穴储气库是主要的储气库类型之一,具有注采效率高、短期吞吐量大、垫层气量低并可完全回收的优点,盐穴腔体是储存天然气的良好载体,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盐穴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盐穴建库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影响盐穴建库速度及成本。盐穴造腔及注气排卤过程中存在排卤管盐结晶的现象,排卤管盐结晶的处理降低了盐穴建库速度,增大了盐穴建库投资。盐穴造腔过程中,存在腔内底部不溶物堵管的问题,堵管的处理同样降低了建库效益。
目前,盐穴储气库造腔工艺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合理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案能提高盐穴建库效益。盐穴注气排卤的工艺参数需要优化,以减少管柱盐结晶、不溶物堵管的现象,提高注气排卤速度。
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模拟装置能够系统地对盐穴建库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室内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物理模拟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全面满足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的物理模拟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盐穴建库注气液排卤物理模拟装置,包括:
用于模拟地面注水系统的液体注入系统、用于模拟地面注气系统的气体注入系统、用于模拟盐穴注气库和实际排采管柱的模拟盐穴物模,其中,
所述模拟盐穴物模包括:盐穴腔、设置在所述盐穴腔底部的人工底,沿着所述盐穴腔的纵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隔板、以及穿设在所述隔板中且依次套设的内层管柱、中间管柱、外层管柱;
所述液体注入系统包括:储液罐,设置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盐穴腔之间且设置有第一液体控制阀、柱塞泵、第一流量计的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内层管柱之间的第二流道;
所述气体注入系统包括:与所述盐穴腔连通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上设置有调压阀、第二流量计和气体控制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设置有放液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流道中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第一流量计和所述柱塞泵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之间具有公共管段,所述公共管段的出口端与所述盐穴腔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罐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储液罐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流道在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液体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道在与所述第三流道汇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液体控制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管柱、中间管柱、外层管柱的尺寸与注采管柱的尺寸等比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盐穴腔、内层管柱、中间管柱和外层管柱由透明材质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6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油树和自喷井采油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磁采油多级往复增效举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