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锌片置换制备海绵镉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86058.9 | 申请日: | 201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9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杰;森维;董鹏;孙红燕;王丁;韩丽娜;李冕;肖杰;曾晓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17/00 | 分类号: | C22B17/00;C22B3/46;C22B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置换槽 锌片 海绵镉 硫酸镉溶液 过滤槽 本实用新型 制备 置换 螺旋板式换热器 锌废电解液 侧壁上部 反应效率 加热升温 溶液表面 双层桨叶 置换反应 置换后液 强搅拌 含镉 加酸 开孔 溜槽 硫酸 串联 打捞 漂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锌片置换制备海绵镉装置,包括多个置换槽和过滤槽;首个置换槽上设有硫酸镉溶液管和硫酸或锌废电解液管,硫酸镉溶液管上设有螺旋板式换热器;末端置换槽与过滤槽连接;置换槽之间、置换槽与过滤槽之间均通过设置在置换槽侧壁上部的溜槽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加热升温、加酸调节pH值、锌片放置在开孔的锌片框内和双层桨叶强搅拌等特殊设计,硫酸镉溶液经过串联多级置换反应后,反应效率提高,置换后液含镉较低,海绵镉不会漂浮在溶液表面,不需打捞海绵镉,不会有残余碎锌片掉入槽底,压团效果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锌片置换制备海绵镉的装置,属于冶金行业的锌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湿法炼锌生产中,铜镉渣浸出得到的中性硫酸镉溶液,大部分冶炼厂采用吊挂锌片常温置换,在反应槽内打捞反应产物,得到海绵镉。由于溶液为中性,反应温度较低,因此,存在以下问题:置换反应速度缓慢,效率低,置换后的溶液含镉仍然较高;反应时间长,海绵镉漂浮在溶液表面被空气氧化产生氧化镉,导致海绵镉不能压团成海绵镉饼产品;吊挂锌片的方式导致大量残余碎锌片掉入槽底,严重影响压团效果和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锌片置换制备海绵镉的装置,锌系统铜镉渣浸出得到的硫酸镉溶液加入到串联的多级置换槽内,经过加热升温、加酸调节pH值、加强搅拌、锌片放置在开孔的锌片框内等多种措施处理,最终得到的海绵镉质量提升,顺利实现压团,解决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锌片置换制备海绵镉的装置,包括多个置换槽1和过滤槽10;首个置换槽上设有硫酸镉溶液管2和硫酸或锌废电解液管4,硫酸镉溶液管2上设有螺旋板式换热器3;末端置换槽与过滤槽10连接;置换槽之间、置换槽与过滤槽之间均通过设置在置换槽侧壁上部的溜槽9连接;
置换槽1为圆形,槽体中轴部位设有搅拌器7,槽体内设有多个锌片框5,锌片框5的底部和一个侧面分别固定在槽体的底部和内壁上,锌片框5顶面敞开,方便放置锌片,其余三个侧面上均开设大量圆孔6,溶液和置换反应得到的海绵镉从圆孔中自由流通;槽体内壁还设有导流板8,底部设有放空阀12;
过滤槽10内放置滤布自然过滤,过滤槽10底部连接输送泵11。
置换槽1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搅拌器7安装一层以上桨叶,加强溶液搅拌效果和置换速度,置换得到的海绵镉快速从锌片上脱落,进入溶液中。
每个置换槽1内设有三个以上锌片框5。
置换槽1、溜槽9和过滤槽10为不锈钢或玻璃钢材质。
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置换槽1串联连接,形成多级置换;硫酸镉溶液经过螺旋板式换热器加热至40~70℃后加入首个置换槽内,同时硫酸或锌废电解液通过硫酸或锌废电解液管4也加入首个置换槽内,用于控制置换槽内溶液pH=2~4;硫酸镉溶液与放置在锌片框5内的锌片发生置换,产生海绵镉;海绵镉与硫酸镉溶液通过溜槽9流入下一个置换槽,直至最终流入过滤槽10中,经过自然过滤,滤布上得到海绵镉产品,过滤槽底部为置换镉后液,经过输送泵11输送至锌生产系统回收溶液中的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采取加热升温、加酸调节pH值和加强搅拌等特殊设计,硫酸镉溶液经过串联多级置换反应,反应速度较快,效率高,置换后的溶液含镉低;2、锌片放置在开孔的锌片框内,在双层桨叶强搅拌的作用下,置换得到的海绵镉与溶液混合在一起,顺序流到自然过滤槽中,不会漂浮在溶液表面被空气氧化,也不需要在反应槽内打捞海绵镉;3、锌片反应彻底,不会有残余碎片掉入槽底,压团效果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置换槽1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86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