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脱附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730375.9 | 申请日: | 2017-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9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坤;施冬辉;沈华;刘瑞;孙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诚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9C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韩正玉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系统 热脱附 本实用新型 热脱附系统 传送带 燃烧系统 污染土壤 修复装置 环境修复技术 预处理系统 方案解决 能耗 修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脱附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搅拌系统和燃烧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通过传送带与搅拌系统相连,所述的搅拌系统通过传送带与热脱附系统相连,所述的热脱附系统与燃烧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热脱附修复技术能耗高的问题,可大大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脱附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尤其适用于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
背景技术
国家“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政策的实施,大量化工、冶金、石油等污染企业搬迁,而这些企业搬迁后遗留下的场地土壤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世界银行2010年发布的《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报告显示,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场地中有将近1/5存在较严重污染。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5—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用地中,有高于30%的土壤受到污染。在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必须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妥善处置,保障人类与环境的安全。
目前,针对有机污染,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常温解析、化学氧化、热脱附。常温解析技术针对的是易挥发、沸点低的有机污染;化学氧化技术的中间产物可能引起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热脱附修复技术能耗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热脱附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脱附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该装置包括搅拌系统和燃烧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通过传送带与搅拌系统相连,所述的搅拌系统通过传送带与热脱附系统相连,所述的热脱附系统与燃烧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加药仓位于搅拌系统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尾气处理系统分别与搅拌系统和热脱附系统相连。
一种利用上述装置实现热脱附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具体如下:
1)土壤预处理阶段:待修复土壤运至处置场内,进行筛分破碎预处理,使土壤粒径小于30mm;
2)药剂添加阶段: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土壤经加药仓添加一定量比例的生石灰,通过搅拌装置使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所添加药剂百分比为3-8%(土壤湿重计),一方面调节土壤含水率,一方面药剂添加后可释放热量,促使部分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节省后续处理;
3)热脱附处理:将步骤2)处理后的土壤输送至热脱附回转窑进行热脱附处理。处理温度为300-550℃,处理15-35min后,停止加热,将处理后的土壤通过冷处理送至待检区待检。
4)回转窑尾气处理:热脱附产生的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器去除后,进入内嵌耐火材料隔热层的氧化焚烧室中。室内保持1200℃高温,并通过通风系统维持含有污染物的尾气在其中停留超过2秒,污染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水蒸汽等最终产物,无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热脱附修复技术能耗高的问题,可大大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示意图。
1:预处理系统;2:传送带;3:加药仓;4:搅拌系统;5:热脱附系统;6:燃烧系统;7:尾气处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诚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诚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03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