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生态堤岸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629422.0 | 申请日: | 201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杨茜;朱晓玥;侯庆贺;黄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堤岸 鹅卵石层 新型生态 散置 土工布层 粘质土 种植土 回填 分层 岸边 本实用新型 素土夯实层 河道堤岸 倾斜延伸 确保安全 依次设置 自然状态 上侧面 硬质化 土层 滨水 夯实 砂质 有压 河道 种植 改造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堤岸,包括从岸边倾斜延伸到河道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砂质土层、土工布层、夯实的粘质土分层以及设置在粘质土分层上的散置鹅卵石层,所述散置鹅卵石层上设置有天然圆石,所述岸边设置有压住土工布层一端且上侧面与散置鹅卵石层相连接的回填种植土,所述回填种植土上种植有滨水植物。该新型生态堤岸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针对硬质化堤岸进行改造,使得河道堤岸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最大程度恢复自然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堤岸。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 城市作为人类的集中聚居地,水系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堤岸在城市水系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状态下,堤岸实质上是一个水陆过渡区,在这个区域内水体和土壤之间发生着密切的物质交换,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由此带来了堤岸带生物群落的繁荣, 这成为维持水系生态服务功能的自然基础。然而,由于对日常管理维护方便、易于施工以及航运、防洪等要求,目前城市水系的堤岸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构筑,使得堤岸呈现硬质化、直线化和单一化的特点。水泥混凝土破坏了堤岸作为水陆过渡区的物质基础,其结果就是将水系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割裂为水体和水泥构筑物两个独立部分。这种做法直接损害了水系在城市中的物质循环、生物栖息、美学价值等功能,不仅导致了城市水系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而且还削弱了水系对城市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最终对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堤岸,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针对硬质化堤岸进行改造,使得河道堤岸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最大程度恢复自然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新型生态堤岸,包括从岸边倾斜延伸到河道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砂质土层、土工布层、夯实的粘质土分层以及设置在粘质土分层上的散置鹅卵石层,所述散置鹅卵石层上设置有天然圆石,所述岸边设置有压住土工布层一端且上侧面与散置鹅卵石层相连接的回填种植土,所述回填种植土上种植有滨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密实度≥92%,所述砂质土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粘质土分层的厚度为500mm,所述散置鹅卵石层中鹅卵石的直径为Φ50~150。
进一步地,所述滨水植物为种植在回填种植土上的草坪。
进一步地,所述滨水植物为乔灌草植被搭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新型生态堤岸,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针对硬质化堤岸进行改造,使得河道堤岸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最大程度恢复自然状态;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渗透体系,保持水土含水量,确保植被生长健康,水质良好;生态堤岸造价更低,减少了人工成本,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置鹅卵石层;2-粘质土分层;3-土工布层;4-砂质土层;5-素土夯实层;6-滨水植物;7-回填种植土;8-天然圆石;9-常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参考图1
一种新型生态堤岸,包括从岸边倾斜延伸到河道且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5、砂质土层4、土工布一层3、夯实的粘质土分层2以及设置在粘质土分层上的散置鹅卵石层1,所述散置鹅卵石层上设置有天然圆石8,所述岸边设置有压住土工布层一端且上侧面与散置鹅卵石层相连接的回填种植土7,所述回填种植土上种植有滨水植物6,所述滨水植物为种植在回填种植土上的草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9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溪流驳岸出水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淤、减小堤头口门处横流的防沙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