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92249.1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5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香;李虎军;王文东;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C17/30 | 分类号: | E05C17/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钢 火车敞车 下侧门 钢管 钢板 本实用新型 活动转轴 皮带条 支撑器 折角 沉头螺钉 钢管螺纹 活动连接 一端连接 牢固性 支撑 字型 伸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车敞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其降低了人工支撑火车敞车下侧门的劳动强度,提高支撑火车敞车下侧门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皮带条、钢板、活动转轴、钢管、圆钢一、圆钢二和圆钢三,所述的皮带条和钢板通过沉头螺钉连接,钢管与钢板通过活动转轴活动连接,圆钢一伸入钢管内与钢管螺纹连接,圆钢一的另一端连接有圆钢二和圆钢三,圆钢二和圆钢三的形状相对称,均带有折角,折角的角度为40°,圆钢二和圆钢三与圆钢一组成“Y”字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车敞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
背景技术
在检查火车敞车使用状况时,需人员进入敞车内进行加固、清理杂物时,需要打开火车敞车下侧门,有时两人撑着敞车下侧门,有时用木楔支撑敞车下侧门,人员方可从火车敞车下侧门进入,上述两种方式支撑火车敞车下侧门时均存在不可靠性,人员通过敞车下侧门进入敞车内时有可能发生支撑下侧门的人员失手或木楔子支撑不牢固造成进敞车人员的人身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其降低了人工支撑火车敞车下侧门的劳动强度,提高支撑火车敞车下侧门的牢固性。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条、钢板、活动转轴、钢管、圆钢一、圆钢二和圆钢三,所述的皮带条和钢板通过沉头螺钉连接,钢管与钢板通过活动转轴活动连接,圆钢一伸入钢管内与钢管螺纹连接,圆钢一的另一端连接有圆钢二和圆钢三,圆钢二和圆钢三的形状相对称,均带有折角,折角的角度为40°,圆钢二和圆钢三与圆钢一组成“Y”字型。
所述的“Y”字型的岔口内角度为60°。
所述的活动转轴焊接在钢板上。
所述的皮带条为厚度10mm、长200mm、宽200mm的皮带,所述的钢板厚度6mm、长度200mm、宽200mm。
所述的钢管内径为20mm的无缝钢管,壁厚4mm,长970mm,圆钢一直径20mm、长600mm,钢管和圆钢一的螺纹长度均为4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支撑火车敞车下侧门的牢固性,且该装置具有一次加工,长期受益,节约成本,降低人员支撑车火车敞车下侧门的劳动强度及人员从火车敞车下侧门经过时的危险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钢二和圆钢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皮带条,2—钢板,3—活动转轴,4—钢管,5—圆钢一,6—圆钢二,7—圆钢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包括皮带条1、钢板2、活动转轴3、钢管4、圆钢一5、圆钢二6和圆钢三7,所述的皮带条1和钢板2通过沉头螺钉连接,钢板2上焊接有活动转轴3,钢管4通过活动转轴3与钢板2活动连接,可在钢板2上进行转动。圆钢一5伸入钢管4内与钢管4螺纹连接,可伸长伸短来调节火车敞车下侧门支撑器的长度,圆钢一5的另一端焊接有圆钢二6和圆钢三7,圆钢二6和圆钢三7的形状相对称,均带有折角,折角的角度为40°(参见图2),使圆钢二6和圆钢三7牢固插入车皮下侧门底部丁字铁上,圆钢二6和圆钢三7与圆钢一5组成“Y”字型,所述的“Y”字型的岔口内角度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2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