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省力引擎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90038.4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9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F15/622 | 分类号: | E05F15/6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盖 丝杠螺母 连接杆 车头 省力 本实用新型 支撑机构 主体连接 丝杠 自动化控制 驱动电机 驱动丝杠 外接电源 闭合 操控 铰接 转动 侧面 伤害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力引擎盖,包括与汽车的车头连接的引擎盖主体;还包括安装在车头内且与引擎盖主体连接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在车头内的丝杠、与丝杠配合使用的丝杠螺母、驱动丝杠转动且外接电源的驱动电机以及与丝杠螺母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丝杠螺母的一端与引擎盖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引擎盖主体的内侧面、丝杠螺母铰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控制引擎盖的打开和闭合,自动化控制、操控简单;有效的实现省力,有效的避免在打开过程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省力引擎盖。
背景技术
引擎盖采用橡胶发泡棉和铝箔材料制造而成,在降低发动机噪音的时候,能够同时隔离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保护引擎盖表面上的漆面,防止老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车型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外观造型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人们在选购车型时除了经济、舒适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外,漂亮的外观也越来越被看重。因而对汽车外覆盖件的造型和模具的验收标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汽车引擎盖撑杆是将引擎盖打开后保持在一定的开启角度的限位机构,通常其分布在发动机舱一侧边。一般地,引擎盖撑杆的一端会通过安装支架连接在汽车发动机舱一侧边梁上,可以沿某一方向进行旋转移动,引擎盖撑杆的另一端则通过其连接端头插入引擎盖总成安装孔内,并使引擎盖打开后保持在一定的开启角度。由于设计及制造问题,通常会出现连接端头与撑杆的钢筋本体脱开或连接端头从引擎盖总成安装孔内脱出,造成引擎盖突然关闭而伤人;引擎盖撑杆一般是通过包塑的方法简单的将连接端头与撑杆的钢筋本体连接,连接端头为塑料件与光滑的钢筋本体容易产生脱开、断裂,连接端头结构采用十字形结构不合理,也是引擎盖撑杆自由脱出的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引擎盖,能够有效的控制引擎盖的打开和闭合,自动化控制、操控简单;有效的实现省力,有效的避免在打开过程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省力引擎盖,包括与汽车的车头连接的引擎盖主体;还包括安装在车头内且与引擎盖主体连接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在车头内的丝杠、与丝杠配合使用的丝杠螺母、驱动丝杠转动且外接电源的驱动电机以及与丝杠螺母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丝杠螺母的一端与引擎盖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引擎盖主体的内侧面、丝杠螺母铰接。
工作原理:引擎盖主体与汽车车头靠近驾驶室的一侧铰接,支撑机构安装在车头内并与引擎盖主体连接且用于使得引擎盖主体打开或闭合;使用时,控制驱动电机驱动安装在汽车车头内的丝杠进行转动,在丝杠转动的情况下,与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将沿丝杠做往复运动,与丝杠螺母和引擎盖主体连接的连接杆,在丝杠螺母做往复运动的情况下,由于其另外一端与引擎盖主体的内侧连接,使得对丝杠螺母进行限制,限制其只能沿丝杠长方向做往复运动。当丝杠螺母向远离汽车驾驶室一侧运动时,将使得连接杆与丝杠远离汽车驾驶室一端的角度变大,从而实现对引擎盖主体的打开;
当使用完成后,再次通过控制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丝杠进行反转,使得丝杠螺母向靠近驾驶室一侧运动,从而实现连接杆与丝杠远离汽车驾驶室一端的角度变小,实现引擎盖主体的关闭。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丝杠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车头内。
固定件有效的避免丝杠螺母运动出丝杠。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丝杠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车头内沿丝杠长方向还设置有滑道;所述丝杠螺母远离引擎盖主体的一侧安装至与滑道配合使用的滑轮。所述滑道设置在丝杠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0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