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可拼接的剪力墙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88472.9 | 申请日: | 201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汇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肋板 预紧杆 外壁 焊接 本实用新型 底部外壁 固定横板 剪力墙 建筑用 可拼接 墙体抗震 稳定性能 转动连接 切向力 水平向 剪力 墙体 圆孔 轴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可拼接的剪力墙,包括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所述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均开有圆孔,所述第一钢肋板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横板,所述第二钢肋板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横板,所述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的一侧外壁上均分别焊接有第一预紧杆、第二预紧杆和第三预紧杆,且第一预紧杆、第二预紧杆和第三预紧杆远离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轴套。本实用新型使得钢肋板的抗水平向剪力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每根钢肋板的强度和刚度,大幅度提高了墙体抗震性能,能够较大程度的承受切向力,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拼接的剪力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可拼接的剪力墙。
背景技术
剪力墙指在建筑物内增设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墙体。因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墙又称抗震墙。剪力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增强剪力墙的强度和刚度,除了常规的钢筋笼,墙体混凝土内还会另外锚固两块相互交叉的钢肋板,两块钢肋板均与钢筋笼连接,一块钢肋板会被拉伸而另一块钢肋板会被挤压,钢结构的肋板长而薄,这种结构的抗拉效果理想,但抗挤压能力不足,钢肋板中段容易受挤压弯折变形失稳,故其中一块钢肋板会被挤压产生较大形变,严重时该钢肋板的中端会被挤压伸出墙体混凝土,导致剪力墙整体结构被破坏,其水平向承载力不足,行业内采用增加混凝土墙体厚度的方式来改善上述状况,但这样不仅增大了混凝土用量,增加施工强度和成本,而且关键是,地震力是与墙体的自重成正比的,重量随着厚度增大后,地震产生的水平剪力也增大了,故墙体的抗水平向剪力的效果即水平向承载力仍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可拼接的剪力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可拼接的剪力墙,包括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所述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均开有圆孔,且圆孔的内壁上插接有转动销钉,所述第一钢肋板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横板,所述第二钢肋板的顶部和底部外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横板,所述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的一侧外壁上均分别焊接有第一预紧杆、第二预紧杆和第三预紧杆,且第一预紧杆、第二预紧杆和第三预紧杆远离第一钢肋板和第二钢肋板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壁上焊接有拉环,所述第一固定横板和第二固定横板的一侧外壁上均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开有孔,且孔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横板的两侧外壁上均焊接有第一固定台,所述第二固定横板的两侧外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之间焊接有钢索绳。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肋板上所焊接的第一预紧杆与第二钢肋板上所焊接的第一预紧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长度变动范围为十到三十厘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横板、第二固定横板和两个钢索绳之间组成的截面为长方形,且第一固定横板、第二固定横板和两个钢索绳均设置在墙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轴套的内壁上焊接有轴承,且轴承套接在第一预紧杆的外壁上,第一预紧杆与轴承之间形成过度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紧杆、第二预紧杆和第三预紧杆的组成结构相同,且第一预紧杆、第二预紧杆和第三预紧杆长度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肋板的中间位置开有断口,且断口的内壁上插接有弹性杆,第二钢肋板与第一钢肋板的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汇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汇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8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