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81568.2 | 申请日: | 201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冯诚;张潇漫;胡一波;陈佳丽;钱嘉伟;诸葛兰剑;吴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D06M10/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胡益萍 |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腔体 下腔体 等离子体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处理机 处理进程 纺织材料 右支撑板 右支撑座 左右两侧 左支撑板 左支撑座 承载板 出料口 进料口 上腔 体内 容纳 高压交流电源 臭氧控制 放卷组件 收卷组件 相对设置 过线孔 石英管 臭氧 逸散 破碎 伤害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包括下腔体、承载板、上腔体以及位于上腔体内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下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支撑座、右支撑座,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上分别安装有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放卷组件、收卷组件,上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相对设置,承载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腔体容纳等离子体产生装置,避免石英管的破碎,通过下腔体容纳高压交流电源等部件;将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控制在上腔体内,避免臭氧的逸散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在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上腔体和下腔体观察处理进程,实时掌控处理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以及出口大国,纺织工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行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纺织产业又是重污染产业,污染主要产生于纺织品的湿加工。等离子体纺织材料处理技术由于其设备简单、耗能少、时间短、无污染等优点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实验表明经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的纺织材料可以提升表面的黏着力、吸湿性以及适应性等,可以提高染料的染色效率或是大大减少助剂的使用;同时等离子体处理具有清洁表面的作用,可以省去纺织品染色前的预处理工序,节水节能。此外,相对于化学方式来讲,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可以在无污染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纺织品表面活性,无毒无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电子温度高,离子温度和气体温度较低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其极高的物理、化学活性使得它与材料接触,并发生反应。其中,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在常压甚至空气的环境下即可产生,设备成本低从而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等离子体产生装置暴露在外面,容易被外界撞击而造成损伤;另外,等离子体产生装置会产生臭氧,臭氧逸散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现有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在进行实际使用、处理纺织材料时,无法形成完整的操作流水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纺织材料处理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包括下腔体、承载板、上腔体以及位于所述上腔体内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所述下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左支撑座、右支撑座,所述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上分别安装有左支撑板、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放卷组件、收卷组件,所述上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相对设置,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下腔体包括下框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的底板、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和下门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上腔体包括上框架、安装在所述上框架上的顶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后侧板和上门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放卷组件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二滚筒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收卷组件包括第三滚筒、第四滚筒和电机,所述第四滚筒由电机驱动,所述第四滚筒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三滚筒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垫片。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纺织材料处理机进一步包括所述左支撑座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右支撑座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815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