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64236.3 | 申请日: | 2017-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5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鹏;林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 地址: | 442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放张 钢绞线 工具锚 固定梁 活动梁 施工成本 固定锚 张拉件 阻隔件 申请 节约 移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放张装置,用于实现钢绞线的整体放张,包括通过第一工具锚固定在所述钢绞线上的固定梁,通过第二固定锚固定在所述钢绞线上的活动梁,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梁移动的张拉件,其中,所述固定梁与所述第一工具锚之间设置有阻隔件。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放张装置,可实现钢绞线的整体放张,同时极大地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预应力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放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通常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筋,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构件的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而先张法是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以及避免钢筋混凝土构件过早出现裂缝,而在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对其预先施加应力以提高构件性能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采用先张法的张拉过程包括张拉、混凝土浇筑和放张三步。张拉时,先用工具锚在活动梁的外侧将钢绞线锚固,之后采用千斤顶对活动梁加压,达到张拉目的,而后用工具锚在固定梁的外侧将钢绞线锚固,千斤顶回油后取下活动梁外侧的工具锚以卸载活动梁。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放张。放张时,使千斤顶的伸长长度满足钢绞线放张后的回缩长度,并安装活动梁,通过千斤顶缓慢回油带动活动梁回移,从而达到放张目的。放张完成后,需要卸下固定梁和移动梁,必须保证固定梁处的工具锚与支撑其的固定梁之间有较大缝隙,否则难以顺利松开工具锚以取下工具锚夹片12完成固定梁的卸载。
目前,可以通过设置梁片与移动梁之间有较长的钢绞线的方法来保证在张拉力达到设计张拉力时,移动梁可以有较大位移,进而固定梁处的工具锚位移较大,使得工具锚与支撑其的固定梁之间有较大缝隙,然而,此种施工方法大量浪费钢绞线。或者,可以采用精轧螺纹钢配合线杆连接器法,此法在梁端外用线杆连接器将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连接起来,然后精轧螺纹钢穿过固定梁和移动梁,在移动梁外侧用螺旋套筒将穿过来的精轧螺纹钢锚固,张拉后在固定梁外侧将精轧螺纹管用螺旋套筒锚固。因此,放张时,松开固定梁处锚固的螺旋套筒,工具锚可与支撑其的固定梁之间有较大缝隙,然而,由于线杆连接器、精轧螺纹钢、精轧螺纹钢连接器较为昂贵,此种施工方法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张装置,可实现钢绞线的整体放张,同时极大地节约了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张装置,用于实现钢绞线的整体放张,包括通过第一工具锚固定在所述钢绞线上的固定梁,通过第二固定锚固定在所述钢绞线上的活动梁,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梁移动的张拉件,其中,所述固定梁与所述第一工具锚之间设置有阻隔件。
优选的,所述阻隔件是可拆卸连接的且在相接处设置有开口的两块阻隔板,所述开口允许多根钢绞线同时通过。
优选的,所述开口是长方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平行设置有多个半圆凹槽。
优选的,所述阻隔件是可拆卸连接的且在相接处设置有不止一个预留孔的两块阻隔板,所述预留孔允许单根钢绞线通过。
优选的,所述阻隔件与所述固定梁铰接。
优选的,所述阻隔件与所述固定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张拉件是千斤顶。
优选的,所述千斤顶是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梁与所述活动梁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梁远离所述活动梁一侧的台座。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梁上的位移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42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