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61506.5 | 申请日: | 2017-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5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艳;吴正颖;刘谢;查振龙;陈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63;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新能源汽车 电源接口 壳体 散热器 热交换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 大底座 固定耳 散热板 防尘罩 保护胶条 导线连接 电池过热 对流散热 焊接固定 间隙配合 壳体固定 壳体前方 螺钉连接 螺纹固定 散热硅脂 散热装置 导热片 永磁铁 扇叶 转轴 底座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大底座、固定耳、电源接口、散热板、散热器、保护胶条、电池组、导热片、防尘罩,壳体固定于大底座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壳体前方安装有固定耳并且采用焊接固定,壳体安装有电源接口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散热板安装于壳体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电源接口安装于电池组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设有扇叶、永磁铁、转轴、线圈、底座,实现了改进后的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对流散热和散热硅脂片的结合能够将热量充分的带走减少电池过热带来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工作电流大,产热量大,同时电池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就会导致电池的温度上升。动力电池散热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两者之间在效率上有很大的差别。被动系统所要求的成本比较低,采取的措施也较简单。主动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且需要更大的附加功率,但它的热管理更加有效。
但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单纯的风冷的话散热效率低,采用水冷则维护成本高,且要考虑防水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单纯的风冷的话散热效率低,采用水冷则维护成本高,且要考虑防水措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其结构包括:壳体、大底座、固定耳、电源接口、散热板、散热器、保护胶条、电池组、导热片、防尘罩,所述壳体固定于大底座上方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壳体前方安装有固定耳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壳体安装有电源接口并且采用螺纹固定,所述散热板安装于壳体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接口安装于电池组前方并且采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池组安装于导热片之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保护胶条安装于电池组两侧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防尘罩安装于壳体左右两侧并且采用螺钉连接,所述防尘罩固定于散热器右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所述散热器设有扇叶、永磁铁、转轴、线圈、底座,所述扇叶内部安装有永磁铁并且采用胶连接,所述扇叶中心安装有转轴并且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线圈固定于底座左侧并且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安装于防尘罩左侧并且采用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大底座安装于导热片下方并且采用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安装于防尘罩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胶条固定于壳体内部并且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安装于散热器之间并且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为聚合物电池体积小,充放电性能稳定容量高。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合金材料,硬度高且散热性能好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设有扇叶、永磁铁、转轴、线圈、底座,实现了改进后的现有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散热装置采用对流散热和散热硅脂片的结合能够将热量充分的带走减少电池过热带来的危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散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用热交换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1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智能拆解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散热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