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信号抑制装置、天线组件及微波消融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548147.X | 申请日: | 2017-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星;詹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8/18 | 分类号: | A61B18/1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喻颖 |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信号 抑制装置 非金属材料 微波消融针 金属薄膜 低介电常数 复合结构 天线组件 波长 消融 相对介电常数 本实用新型 常规设计 降低功率 输入功率 微波能量 中心区域 自适应性 消融区 扼流 碳化 | ||
一种微波信号抑制装置、方法、天线组件及微波消融针。其中,该微波信号抑制装置包括一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低介电常数的非金属材料,以及形成在所述非金属材料上的若干段金属薄膜,每一段所述金属薄膜的长度为待抑制的微波信号的1/4~3/4个波长,所述金属薄膜之间的间隔为在待抑制的微波信号的1/10~1/20个波长;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的非金属材料的相对于真空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等于5。本实用新型的微波信号抑制装置及基于多级扼流技术的微波消融针具有较好自适应性,当输入功率较小或消融时间较短,或降低功率或缩短消融时间时,仍能获得较理想的球形消融区,相较常规设计更能充分利用微波能量,降低中心区域的碳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波信号抑制装置、用于微波消融的天线组件及采用其的微波消融针。
背景技术
从1994年首次报告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微波天线置入瘤体内治疗小肝癌获得成功以来,微波消融技术通过对微波仪和天线的不断改进创新得到快速发展。早期微波消融针没有水冷循环系统,针杆极易过热,只能支持10~30W的小功率输入,离体消融区域宽度只有1~2cm,且形状不规则。水冷循环系统的应用,使得微波针针杆的温度得到控制,从而允许输入较大功率,以获得较大的消融面积。目前,微波消融系统普遍可以支持80~100W的大功率,离体消融区域宽度可以达到3~4cm。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多种微波消融产品,这些产品在工艺、结构和材料等方面各有特色,但这些产品的消融区域形状都是椭圆形,轴比不可控,使得微波消融区域与肿瘤区域匹配度不好,治疗的精准度不高。如图1所示,本发明人的申请号为201610348040.4号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金属和非金属结合的复合环状结扼流技术,这种技术使得微波消针的消融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可以获得理想的球形消融区。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仍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上述201610348040.4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微波消融针对于直径为3~4cm的肿瘤消融效果很好,消融区呈理想的球形。对于直径为1~3cm的小肿瘤,通过减小功率或缩短时间来获得与肿瘤匹配的消融区域。但是减小功率或缩短时间时,消融区横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减小的多,使得消融区变成一个椭球形。
(2)基于传统设计的微波消融针电磁波需要穿过已经消融的区域,再往外围未消融区域扩展。电磁波穿过已经消融区域过程中会被大量吸收,而进入外围扩展消融区的电磁波能量很少,这导致电磁能量未被充分利用于扩展消融区,反而加重已消融区的碳化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级扼流技术的微波消融天线,以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波信号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低介电常数的非金属材料,以及形成在非金属材料上的若干段金属薄膜,每一段所述金属薄膜在待抑制的微波信号传播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微波信号的1/4~3/4个波长,所述金属薄膜之间的间隔为所述微波信号的1/10~1/20个波长;
其中,所述低介电常数的非金属材料的相对于真空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等于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波信号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如上所述的微波信号抑制装置覆盖待抑制的微波信号发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微波消融的天线组件,包括:
第一辐射单元,用于发射消融用微波;
传输线缆,用于将微波发生单元产生的消融用微波传输给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赛诺微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481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腔镜手术带有吸引功能的电勾
- 下一篇:半导体激光脱毛仪手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