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开蜗轮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67786.3 | 申请日: | 201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德实阀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F16H55/2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开 蜗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开蜗轮头,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手轮,在壳体内安装有蜗轮和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蜗杆的一端穿出壳体,在壳体外的蜗杆上套装手轮,手轮与蜗杆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蜗杆的外端圆面制有一三棱柱形的凸起。三棱柱形的凸起与具有三角形槽的钥匙配合,所述钥匙包括柱体及转杆,在柱体的中段穿装转杆,转杆与柱体是两个部件,使用时组合,在柱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制有三角形槽,尺寸相同或不同。本蜗轮头与常规蜗轮头的区别在于不但可以使用手轮开启,还可以通过特殊的钥匙开启,避免手轮因为上锈无法旋转导致阀门无法开启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涉及蜗轮头,尤其是一种双开蜗轮头。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采用手动形式来开启和关闭的阀门一般都会设有手轮,手轮长时间不使用会生锈,导致阀门无法正常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供两种方式开启的蜗轮头,避免因手轮上锈而无法打开蜗轮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开蜗轮头,包括壳体、蜗轮、蜗杆、手轮,在壳体内安装有蜗轮和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蜗杆的一端穿出壳体,在壳体外的蜗杆上套装手轮,手轮与蜗杆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蜗杆的外端圆面制有一三棱柱形的凸起。
而且,三棱柱形的凸起与具有三角形槽的钥匙配合,所述钥匙包括柱体及转杆,在柱体的中段穿装转杆,转杆与柱体是两个部件,使用时组合,在柱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制有三角形槽,尺寸相同或不同。
而且,所述蜗轮由环形主体及1/3伞形齿轮构成,在环形主体的外缘同轴制有1/3伞形齿轮,1/3伞形齿轮与蜗杆的螺旋部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蜗轮头与常规蜗轮头的区别在于不但可以使用手轮开启,还可以通过特殊的钥匙开启,避免手轮因为上锈无法旋转导致阀门无法开启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蜗轮头的主视图;
图2为本蜗轮头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钥匙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双开蜗轮头,包括壳体2、蜗轮4、蜗杆3、手轮1,在壳体内安装有蜗轮和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蜗杆的一端穿出壳体,在壳体外的蜗杆上套装手轮,手轮与蜗杆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蜗杆的外端圆面制有一三棱柱形的凸起5。本蜗轮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打开,一种是旋转手轮,另一种是当手轮生锈无法旋转时,用具有三角形槽的钥匙打开,所述钥匙包括柱体6及转杆7,在柱体的中段穿装转杆,转杆与柱体是两个部件,使用时组合。在柱体的两个端面分别制有三角形槽,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三角形槽与蜗杆外端面的三棱柱形凸起配合,旋转转杆即可旋转阀杆。
所述蜗轮由环形主体及1/3伞形齿轮构成,在环形主体的外缘同轴制有1/3伞形齿轮,1/3伞形齿轮与蜗杆的螺旋部啮合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德实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德实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67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毂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包装机用切割下料定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