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科用颈部躺卧穴位刺激按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35457.0 | 申请日: | 2017-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4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洪;于振海;陈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宝洪 |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61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颈部穴位 穴位刺激 支撑罩 本实用新型 按摩装置 底座支撑 电路调节 驱动 颈部 躺卧 线管 转槽 刺激 按摩 内科 局部血液循环 控制器连接 按摩触点 按摩方向 按摩凸起 单独控制 工作难度 恢复过程 内科医师 医疗用具 控制器 底座板 活动轴 接线盒 轴连接 穴位 平躺 线口 保证 | ||
内科用颈部躺卧穴位刺激按摩装置,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和电路调节控制器,在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上设有转槽,转槽内设有穴位刺激按摩凸起,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下侧设有驱动支撑罩,驱动支撑罩通过定位活动轴与底座支撑轴连接,底座支撑轴下侧设有底座板,驱动支撑罩前侧设有线口,线口内设有线管,线管通过接线盒与电路调节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按摩触点同时作用按摩,不仅保证对穴位的同时刺激,而且可以实现相同力度的作用按摩,使患者在平躺时也可以实现刺激恢复过程,而且可以进行按摩方向单独控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刺激作用,极大地减轻了内科医师的工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内科用颈部躺卧穴位刺激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患者在进行治疗恢复过程中,由于一些患者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躺卧病床不活动,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流畅,由于颈部神经血管穴位较为密集,多通过对患者颈部进行作用按摩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以往的按摩方法多采用人工按摩作用,不仅无法保证长时间相同力度的刺激作用,而且无法全面作用于颈部穴位血管,作用效果不明显,且无法控制相同的按摩力度,不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长此以往,增加了内科医师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内科患者进行颈部穴位刺激按摩作用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科学有效、安全稳定的内科用颈部躺卧穴位刺激按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和电路调节控制器,在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上设有转槽,转槽内设有穴位刺激按摩凸起,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下侧设有驱动支撑罩,驱动支撑罩通过定位活动轴与底座支撑轴连接,底座支撑轴下侧设有底座板,驱动支撑罩前侧设有线口,线口内设有线管,线管通过接线盒与电路调节控制器连接,电路调节控制器前侧设有数据显示屏,数据显示屏右侧设有控制圆盘,电路调节控制器右侧设有档位开关,档位开关下侧设有导线口,导线口内设有电源线,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内部设有变频驱动电机,变频驱动电机上设有电极片,变频驱动电机下侧设有集成电路板,电极片上设有电机轴,电机轴上设有驱动转轮,驱动转轮通过传动皮带与分轮连接,分轮上设有从动轴,从动轴与穴位刺激按摩凸起连接,电路调节控制器内部设有电路主板,电路主板上设有电路控制器,电路主板左侧通过排线与显卡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穴位刺激按摩凸起外侧设有橡胶包裹层。
作为优选,所述变频驱动电机为三组,且通过控制线串联。
作为优选,所述转槽分别设置在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中间和两 侧部位,且排列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内科患者进行颈部穴位刺激按摩作用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安全稳定,且通过多个按摩触点同时作用按摩,不仅保证对穴位的同时刺激,而且可以实现相同力度的作用按摩,使患者在平躺时也可以实现刺激恢复过程,而且可以进行按摩方向单独控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刺激作用,极大地减轻了内科医师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颈部穴位作用托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频驱动电机和驱动转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调节控制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宝洪,未经刘宝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35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