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415361.8 | 申请日: | 2017-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奥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腔 连接杆 自动焊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汽车零部件 焊接装置 滑动安装 限位块 支撑座 转轴槽 焊接 工作效率 焊接机头 转动安装 自动焊接 限位槽 内壁 位槽 转轴 自动化 节约 伤害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焊接装置本体,焊接装置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活动腔,活动腔内滑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活动腔外,连接杆位于活动腔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焊接机头,活动腔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连接杆的两侧均焊接有位于活动腔内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限位槽内,连接杆位于活动腔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轴槽,第一转轴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自动焊接,减少了焊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容易,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目前,现有的焊机装置多数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够进行自动焊接,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给操作者带来极大的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焊接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出了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焊接装置本体,焊接装置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活动腔,活动腔内滑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活动腔外,连接杆位于活动腔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焊接机头,活动腔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连接杆的两侧均焊接有位于活动腔内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限位槽内,连接杆位于活动腔内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轴槽,第一转轴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转轴槽外,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位于第一转轴槽外的第一锥形齿轮,焊接装置本体的底侧设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延伸至活动腔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第二转轴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腔两侧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轨,连接杆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两个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滑轨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轴槽内的一端焊接有螺纹块,螺纹块与第一转轴槽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腔远离连接杆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轴槽,第二转轴槽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槽内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腔底侧的内壁上开设有转轴通孔,转轴通孔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通孔内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座、焊接装置本体、活动腔、连接杆、焊接机头、限位槽、限位块、第一转轴槽、第一转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转轴和伺服电机共同构建了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通过支撑座、焊接装置本体、活动腔、连接杆和焊接机头的配合,实现了焊接工作,通过限位槽、限位块、第一转轴槽、第一转轴、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转轴和伺服电机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自动焊接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自动焊接,减少了焊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容易,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奥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奥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15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