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64238.8 | 申请日: | 2017-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7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白煜;汪贇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煜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环保 污水处理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是污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污水的静置沉淀和水质检测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单级沉淀池沉淀效果差,加重了后续污水处理的负担,而现有的多级沉淀池一般为多个沉淀池串联使用,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由于各组成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土地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采用外扩式多级沉淀的方式,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减少了土地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沉池采用旋流沉降的方式,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进水管、一沉池、出水管Ⅰ、集污斗Ⅰ、二沉池、集污斗Ⅱ、三沉池、集污斗Ⅲ、螺旋输送机,所述一沉池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一沉池上部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一沉池内壁切向连接,污水通过进水管切向进入一沉池中,借助于离心力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捕集于一沉池侧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物落下,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所述一沉池下部一侧设有集污斗Ⅰ,集污斗Ⅰ用于收集一沉池捕集的固体颗粒物;所述一沉池上部一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央处设有出水管Ⅰ,所述出水管Ⅰ上端与盖板中央平齐,下端深入一沉池内部,且出水管Ⅰ下端位于进水口下部;所述一沉池外部一侧设有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前后两侧下部各设有一个底板Ⅰ,所述二沉池左右两侧下部各设有一个集污斗Ⅱ,所述二沉池侧壁高度不高于出水管Ⅰ的上端;所述二沉池外部一侧设有三沉池,所述三沉池前后两侧下部各设有一个底板Ⅱ,所述三沉池左右两侧下部各设有一个集污斗Ⅲ,所述三沉池侧壁高度不高于二沉池侧壁,所述三沉池一侧设有出水管Ⅱ,污水经过三级沉淀后从出水管Ⅱ中排出;所述集污斗Ⅲ下部一侧设有螺旋输送机,所述集污斗Ⅰ、集污斗Ⅱ、集污斗Ⅲ的排污口均与螺旋输送机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机一侧设有驱动电机,另一侧设有出泥口。
优选的,所述盖板为倒锥形结构,倒锥形的盖板有利于一沉池中排出的污水迅速落入二沉池中,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且倒锥形盖板避免了出水管Ⅰ中排出的污水在盖板上存留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集污斗Ⅱ上部一侧设有斜板,斜板增加了污水的流程,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问,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处埋能力。
优选的,所述斜板与水平面间的锐角夹角为30°-60°。
优选的,所述底板Ⅰ和底板Ⅱ的截面均为三角形,且底板Ⅰ的底边两端分别与集污斗Ⅱ内壁连接,底板Ⅱ的底边两端分别与集污斗Ⅲ内壁连接,三角形的底板Ⅰ和底板Ⅱ有利于沉降后的颗粒物迅速落入集污斗Ⅱ和集污斗Ⅲ,避免了排污的死角。
优选的,所述二沉池上部一侧设有刷丝,刷丝将二沉池中的固体颗粒物进行阻挡,避免了二沉池中的固体颗粒物流入三沉池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Ⅱ一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在三沉池内壁上,过滤网再次对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增强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保证了出水的水质。
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机为变螺距螺旋输送机,变螺距螺旋输送机在运送污泥的同时对污泥进行挤压,排出了污泥中的大部分水分,减轻了后续污泥处理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1)采用外扩式多级沉淀的方式,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减少了土地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沉池采用旋流沉降的方式,增强了污水沉淀的效果,提高了污水沉淀的效率;
2)盖板为倒锥形结构,倒锥形的盖板有利于一沉池中排出的污水迅速落入二沉池中,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且倒锥形盖板避免了出水管Ⅰ中排出的污水在盖板上存留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3)集污斗Ⅱ上部一侧设有斜板,斜板增加了污水的流程,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问,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处埋能力;
4)底板Ⅰ和底板Ⅱ的截面均为三角形,且底板Ⅰ的底边两端分别与集污斗Ⅱ内壁连接,底板Ⅱ的底边两端分别与集污斗Ⅲ内壁连接,三角形的底板Ⅰ和底板Ⅱ有利于沉降后的颗粒物迅速落入集污斗Ⅱ和集污斗Ⅲ,避免了排污的死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煜,未经白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4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