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57755.2 | 申请日: | 2017-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3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闫顺林;张永昇;韩韦;王皓轩;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3L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蓄热单元 凸起 本实用新型 流动介质 扰流作用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热交换介质 凹坑部位 传热效率 介质接触 提升通道 吸热效率 层流 球面型 蓄热板 凹坑 积灰 减小 面型 球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蓄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的蓄热单元,包括蓄热组件,所述蓄热组件与介质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呈球面型的凹坑和凸起。本实用新型蓄热单元一方面,凹坑部位增大了热交换介质的接触面积,相应的提高了蓄热板的吸热效率;另一方面,蓄热组件的表面的球弧面型的凸起,增加了对通道内流动介质的扰流作用,可以提升通道内流动介质与蓄热组件的传热效率;同时,由于凸起具有扰流作用,减小了介质的层流层,避免了蓄热组件出现积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蓄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单元。
背景技术
蓄热元件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储存释放能量的设备,主要的作用是能量的传递。
当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蓄热板元件多为波纹板和光面板,波纹板换热效果较好但对气流的阻力较大;而光面板的换热效果较差且层流层太厚,易积灰,例如,现有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冷端一般采用光面板,自加装SCR脱硝设备后,冷端积灰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单元,以解决现有蓄热元件不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和防尘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单元,包括蓄热组件,所述蓄热组件与介质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多个呈球面型的凹坑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包括平板段以及设置在所述平板段两端的弧面板段,所述定位板的平板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凹坑和凸起;
或所述定位板的平面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弧面段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凹坑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组件包括平板型的蓄热元件,所述蓄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凹坑和凸起;
或所述蓄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相邻排列的凹坑;
或所述蓄热元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相邻设置有多个相邻排列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和凸起交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成行排列形成凹坑行,所述凸起成行排列形成凸起行,且所述凹坑行和凸起行交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与其相邻的凹坑和/或凸起之间相切设置,所述凸起与其相邻的凹坑和/或凸起之间相切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凹坑形状、尺寸一致,多个所述凸起的形状、尺寸一致。
可选的,所述凹坑和所述凸起对应的球面直径均为4mm,所述凹坑的深度以及所述凸起的高度均为0.4mm。
可选的,所述凹坑和所述凸起与所述蓄热组件与介质接触的面的交界处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3.2mm。
进一步地,所述凹坑和所述凸起均为压制而成,且所述蓄热组件的相对两侧面上的凹坑和凸起对应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蓄热单元其蓄热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球型的凹坑和凸起,一方面,凹坑部位增大了热交换介质的接触面积,相应的提高了蓄热板的吸热效率。另一方面,蓄热组件的表面的球型的凸起,增加了对通道内流动介质的扰流作用,可以提升通道内流动介质与蓄热组件的传热效率;同时,由于凸起具有扰流作用,减小了介质的层流层,避免了蓄热组件出现积灰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7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装置抗压结构
- 下一篇:蓄热/冷装置及包含其的蓄热/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