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耳自动检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42563.4 | 申请日: | 2017-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5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蔡天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陈强 |
| 地址: | 214406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检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自动检查装置,它包括一个机架,产品周转筐、检查装置、废料盒、机器人上下料装置、成品筐、二维码生成装置均设置于机架顶部;其中检查装置用于对极耳进行固定检验,检查装置包括一个设于固定架上的检查平台,检查平台顶部盛放待检查的极耳,检查平台上下方分别设置CCD上检查装置和CCD下检查装置;本装置不仅首次实现了动力极耳外观检查的自动化生产,而且首次实现了出货数量清点自动化。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装置大幅降低了产品检查的人为干预,大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极耳检验中存在的错判、漏检的潜在风险;本装置避免了人工检验可能出现的产品污染,提高了极耳产品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检查装置,用于对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进行自动检查。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是其核心部件之一。然而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检验是依靠人工进行检验,无论是制成品的外观还是尺寸检验也都是依靠人工进行检查。但这种检验方式不仅使作业员工劳动强度大,并且极耳的品质一致性很难保证,此外不同员工操作时,错判、漏检不可避免,而且人工检验对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存在很高的污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减少员工劳动强度,保证极耳品质一致性,且能避免极耳错判、漏检以及污染的极耳自动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极耳自动检查装置,它包括一个机架,产品周转筐、检查装置、废料盒、机器人上下料装置、成品筐、二维码生成装置均设置于机架顶部;
其中检查装置用于对极耳进行固定检验,该检查装置包括一个设于固定架上的检查平台,该检查平台顶部盛放待检查的极耳,检查平台上下方分别设置CCD上检查装置和CCD下检查装置;
所述机架顶部的机器人上下料装置用于对极耳进行转运,产品周转筐、检查装置、废料盒、成品筐分别设置在机器人上下料装置的一侧,由机器人上下料装置通过吸附头将产品周转筐上未检查的极耳运送到检查装置上,检查完后将合格品运送到成品筐上,不合格品运送到废料盒中。
所述检查平台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有上环形光源和下环形光源来对极耳进行照明。
机架顶部还设置有二维码生成装置,二维码生成装置设于成品筐的一侧,当成品筐中的极耳装满时,二维码生成装置将生成一个二维码并贴在成品筐上进行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不仅首次实现了动力极耳外观检查的自动化生产,而且首次实现了出货数量清点自动化。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装置大幅降低了产品检查的人为干预,大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极耳检验中存在的错判、漏检的潜在风险。
3、本装置避免了人工检验可能出现的产品污染,提高了极耳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极耳自动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架1、产品周转筐2、CCD下检查装置3、下环形光源4、上环形光源5、检查平台6、CCD上检查装置7、废料盒8、机器人上下料装置9、成品筐10、二维码生成装置11、待检查的极耳1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极耳自动检查装置,它包括一个机架1,产品周转筐2、检查装置、废料盒8、机器人上下料装置9、成品筐10、二维码生成装置11均设置于机架1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25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