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315204.X | 申请日: | 201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兴;杨江雄;钱辛;邓湘;付斌;金永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零部件 低温冷却系统 混合动力 高温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 涡轮增压器 动力电池 充电机 风冷式 冷却液 中冷器 换热 变压器 车型 并联回路 补偿单元 低温冷却 高温冷却 冷却需求 冷却液罐 整车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冷却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高温冷却单元、低温冷却单元、冷却液补偿单元和返气单元;本实用新型将整车冷却系统分为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将不同冷却需求的零部件分别置于不同的冷却系统中,可以避免高温冷却系统中的零部件对于低温冷却系统中的零部件造成影响;采用一个冷却液罐用于补偿冷却液以及返气,减少了系统中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系统;将变压器、充电机、中冷器、涡轮增压器布置于低温冷却系统中,并且将变压器、充电机与中冷器、涡轮增压器组成并联回路,可以实现换热的优化,避免不同换热需求的零部件的互相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冷却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三阶段整车油耗法规的实施,传统汽油机技术越来越受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国内各大主机厂越来越重视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和应用,因其具有低油耗等优点,是目前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相比传统车型增加动力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充电机、变压器(直流→直流)等部件。为使有冷却需求的零部件得到最优化的冷却布置,需要设计冷却系统用于零部件的冷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解决了传统车型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高温冷却单元、低温冷却单元、冷却液补偿单元和返气单元;其中所述的高温冷却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的高温散热器2、机械水泵14、发动机9、节温器10、机油冷却器6、电机11、变速器12、第一热交换器8、暖风17、第二热交换器13和第二电动水泵16;所述的低温冷却单元包括低温散热器1、电机控制器4、第一电动水泵5、变压器18、充电机19、中冷器15和涡轮增压器 7;所述的低温散热器1通过管路依次与电机控制器4、第一电动水泵5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电动水泵5通过管路与涡轮增压器7、中冷器15、充电机19相连接;所述的充电机19 通过管路与变压器18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18、涡轮增压器7和中冷器15均通过管路与低温散热器1相连接;所述的冷却液补偿单元包括冷却液罐3;所述的冷却液罐3通过管路与机械水泵14、第一电动水泵5进水口处连接;所述的返气单元是由高温冷却单元中的涡轮增压器7、节温器10和暖风17通过管路连接构成的返气回路;所述的低温散热器1通过螺栓固定在高温散热器2的前方;所述的冷却液罐3卡接在机舱后部流水槽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整车冷却系统分为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将不同冷却需求的零部件分别置于不同的冷却系统中,可以避免高温冷却系统中的零部件对于低温冷却系统中的零部件造成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一个冷却液罐用于补偿冷却液以及返气,减少了系统中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系统。
3.本实用新型中将变压器(直流→直流)、充电机、中冷器、涡轮增压器布置于低温冷却系统中,并且将变压器(直流→直流)、充电机与中冷器、涡轮增压器组成并联回路,可以实现换热的优化,避免不同换热需求的零部件的互相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风冷式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车型冷却系统共分为四个冷却回路,包括由高温冷却单元构成的高温冷却回路、由低温冷却单元构成的低温冷却回路、由冷却液补偿单元构成的冷却液补充回路和由返气单元构成的返气回路。
所述的高温冷却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接的高温散热器2、机械水泵14、发动机9、节温器10、机油冷却器6、电机11、变速器12、第一热交换器8、暖风17、第二热交换器 13和第二电动水泵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5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独立悬架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汽车
- 下一篇:带温控系统的电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