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防位移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65607.8 | 申请日: | 201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3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斌;蒋锦邦;瞿烨;罗祥春;刘军;郑白凯;潘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知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F1/377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位移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防位移机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减震防位移机构,包括减震器和螺栓,所述的减震器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减震器的中心处开设有内孔,减震器上开设有错位交叉设置的腔体;所述的螺栓的一端插入减震器的内孔后穿出内孔;所述的螺栓包括螺纹区、法兰盘、支撑段和直径段,所述的法兰盘为压装减震器端部定位,所述的支撑段与减震器的内孔相切接触,支撑起整个整个装置的重量;所述的直径段位于内孔内并与减震器的内孔呈间隙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减震器刚度为目的,保证其足够的安装强度,保证其可靠性,提高整车NVH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防位移机构。
背景技术
基于新能源整车对整车的NVH性能要求,在驾驶室内部,人主观感觉不应有踏板、方向盘发抖现象,并且不得有明显的异响等不良。特此,要求开发一款全新的减震器,用于ABS及EVP等动力源总成的隔震。
目前的减震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为了突出减震作用,从而使得在减震的同时采用了过量的减震模式,从而使得防撞减震过程中产品件位移过大,从而引起与整车其它外围件撞击等失效模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减震器刚度为目的,保证其足够的安装强度,保证其可靠性,提高整车NVH性能的减震防位移机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减震防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和螺栓,所述的减震器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减震器的中心处开设有内孔,减震器上开设有错位交叉设置的腔体;所述的螺栓的一端插入减震器的内孔后穿出内孔;所述的螺栓包括螺纹区、法兰盘、支撑段和直径段,所述的法兰盘为压装减震器端部定位,所述的支撑段与减震器的内孔相切接触,支撑起整个整个装置的重量;所述的直径段位于内孔内并与减震器的内孔呈间隙状态。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内孔为六边形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内孔和直径段之间的间隙为1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防位移机构,在使用的时候,腔体的设置是为了降低刚度方面,使其安装槽处的刚度降低。内孔的设置从结构原理方面更易变形,只有让减震器有足够的弹性变形空间,方能起到良好吸震。
本实用新型法兰盘为压装减震器端部定位,支撑段其功能是与减震器六边形内孔相切接触,支撑起整个产品件的重量;直径段与减震器六边形内孔呈间隙状态,主要功能实现,在产品件启动、停止工作瞬间,震动较大,需减震器有足够的变形量来吸收能量冲击,同时,又要防止产品件的位移量过大,引起与整车其它外围件撞击等失效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减震器刚度为目的,保证其足够的安装强度,保证其可靠性,提高整车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 为低刚度减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2 减震器安装结构图。
图3 减震器剖视图。
图4 安装螺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具体说明实施例:
低刚度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2、产品件1、支架3和螺栓4,所述的减震器2设置于支架3和产品件1之间;所述的减震器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4,减震器的中心处开设有内孔21,减震器上开设有错位交叉设置的腔体23;所述的支架3上设置有支架孔,减震器通过安装槽24安置于支架孔内,将螺栓的一端插入减震器的内孔后连接在产品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知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知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5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电力金具冷却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蛋黄油萃取的蒸汽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