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60887.3 | 申请日: | 201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7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防;时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绿盛木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木材 干燥 含水率 检测 称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木材干燥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
背景技术
木材干燥是实木材料利用的重要加工环节,干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木材板材的后期机加工性能以及使用质量。由于目前的木材干燥工艺多为含水率基准,同一树种基本采用一套含水率基准,虽然会根据板材的初始含水率的不同进行微调,但大体上来说,用于同一树种的板材的含水率干燥基准是相同的。而根据板材的初始含水率进行的微调是不准确的,影响木材干燥的含水率基准的因素众多,时长会出现干燥基准对于这一批次的板材的干燥不适用,或者干燥效果差的情形。因而在木材干燥过程中对木材干燥质量,主要是木材的实时含水率,从而根据实时采集的木材含水率情况,对采用的木材干燥基准进行优化和调整。
目前的窑内板材含水率监控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照国家标准放置经过的标记含水率检测样板,间隔的取出检测样板,在窑外称重并记录,根据连续多次的称重数据调整干燥基准;第二种方法是在按照国家标准放置的经过标记的含水率检测样板上打孔,插入含水率检测传感器,传感器与干燥窑外的显示面板连接,实时显示读数。第一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时长需要打开窑门,这会使干燥窑内的温度和湿度产生波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阶段,从而影响干燥质量;这种方法同时对操作者来说十分危险,因为操作者需要进入干燥窑内从材堆中抽取出样板,易出现因抽取样板而材堆坍塌的危险。第二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含水率检测传感器的精度过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受环境影响,检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具有操作安全、检测精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包括安装框及放置在所述安装框内的称重传感器组件;所述安装框至少包括框架底座、与相对于所述框架底座平行设置的框架顶板、及连接所述框架底座和所述框架顶板的支撑架,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放置在所述框架底座之上的称重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称重底座之上的称重传感器、及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之上的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底盘、及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隔条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矩形框架、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矩形框架内的蜂窝支架,所述蜂窝支架由多个相互拼接的蜂窝框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架矩形框架由首尾相连的四根方管组成,所述方管的截面规格为(12-14)mm×(12-14)mm,所述蜂窝框的厚度与所述方管的厚度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安装框的长度为900-1000mm、宽度为200-400mm、高度为35-5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框架底座与所述框架顶板结构相同,均包括矩形框架、及三条垂直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一对长边的框架隔条,相邻的所述框架隔条之间的间距为30-3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条架焊接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隔条架包括三条间隔设置的托架隔条、及用于连接相邻托架隔条的连接短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短杆垂直于所述托架隔条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接短杆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托架隔条的两端还设置有阻挡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称重传感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电连接以显示其读数的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具有操作安全、检测精确、且不影响检测板及检测板周围板材干燥质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在材堆中的放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框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架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用于木材干燥中含水率检测的称重机构包括安装框1及放置在安装框1内的称重传感器组件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绿盛木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绿盛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0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