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分体空调器送风的滑动式导流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24735.8 | 申请日: | 2017-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4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桂;尹海国;吴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13/12 | 分类号: | F24F13/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分体 空调器 送风 滑动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气流组织技术领域,涉及空调送风导流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分体空调器送风的滑动式导流板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流组织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以稀释原理为基础的传统混合通风和以浮力控制为动力的近代置换通风。混合通风的特点是速度高、动量高、紊流送风。因在建筑空间上容易布置,不占用下部建筑空间(工作区),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但工作区处于回风或者排风环境中,通风效率、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置换通风基于人体健康和能源利用效率考虑,与传统的混合通风方式相比较,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但占用建筑下部空间。而竖壁贴附射流气流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既有混合通风送风口容易布置、不占用工作区有效空间之优点,又具备置换通风室内空气品质高、能源消耗较小的优点。现有壁挂式空调都采用通风效率、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混合通风方式,且容易造成气流直吹人体,产生吹风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分体空调器送风的滑动式导流板装置,使其同时具有混合通风及置换通风的送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分体空调器送风的滑动式导流板装置,包括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第三直线形导流板以及两个传动轴,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内侧沿弧度方向加工有滑轨,第三直线形导流板顶端固定有滑块,滑块嵌入滑轨中并且第三直线形导流板通过滑块可沿第二弧形导流板滑动;其中一个传动轴带动第一弧形导流板进行开启或者闭合,另一个传动轴带动第二弧形导流板进行开启或者闭合,当第二弧形导流板开启或闭合时,第三直线形导流板的滑块滑至滑轨最低点或最高点。
本实用新型两个传动轴分别设置于空调器出风口处的上部和下部,上部的传动轴带动第一弧形导流板进行开启或者闭合,下部的传动轴带动第二弧形导流板进行开启或者闭合。
优选的,第三直线形导流板相对于滑块可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弧面弧度均为60°,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弧面长度分别为80mm和100mm,第三直线形导流板的长度为80mm。
最好是,当第二弧形导流板开启时,第三直线形导流板的滑块滑至滑轨最低点并且第三直线形导流板呈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导流板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应于现有壁挂式分体空调通风使用,并且采取将该导流板设计为弧形的设计方案,其中弧形导流板考虑了最速降弧效应,第二块和第三块导流板形成的较长长导流板考虑了贴附效应使风贴壁下送,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形成两个独立控制的风口,使风既能远送,又能近送,能够有效利用能量,提高工作区环境的舒适度,明显优于现有壁挂式分体空调器送风方式。
2、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具有混合通风及置换通风的送风效果,加装此导流板后,壁挂式空调出口送风分为两股,一股为混合通风,使气流能够远送,把冷(热)量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另一股气流在弧形导流板的作用下,气流方向改变,使其形成竖壁贴附送风效果,气流以低速进入工作区,形成空气湖状流场,避免气流直吹人体,降低吹风感提高舒适度。所以具有该导流板的壁挂式空调既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又有能改善工作区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开启前后导流板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流板和空调器匹配结构示意图,(a)空调开启前(b)开启后;
图3是具有该导流板的壁挂式分体空调送风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弧形导流板、2为第二弧形导流板、3为第三直线形导流板、4为传动轴、5为滑轨、6为滑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47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